- 费孝通文化自觉论的推崇者与力行者
- 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 纵论仰韶时代
- 第二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 中国创新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 注重评价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在新文科视域下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
-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意象是十分常见、但却难以界定的概念之一。从语源上来说,“意”乃作者之意,“象”即所呈现之象,意象是带有作者感情和思想的形象。这既符合《周易·系辞》提及的卦象的产生是“圣人立象以尽意”,也符合刘勰对创作构思阶段的描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只不过,《周易》中...详细
-
在明代文学总集中,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具有重要地位。《文章辨体》,吴讷编,凡五十五卷,分内外集五十九体,选录上古到明初的诗文上千篇,有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天顺八年刊本。《文体明辨》,徐师曾编,凡八十四卷,系修订吴讷《文体明辨》而成,正篇收文体一百零一篇,附录二十六种,总计一百...详细
-
相对于杜诗研究,近年来关于杜文的研究近乎阙如。这种研究现状与杜甫对自己文章的自信,以及杜文对其命运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有必要转换视角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杜甫有诗云:“文章实致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这是杜甫基于文章实践与人生经历的深刻体悟。他对自己的文章才华自负有加:“岂有文章惊...详细
-
全球化发展历程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一系列日益复杂的全球流动,且早期的主导性流动将包含在之后的流动中——这里的流动就是指阿帕杜莱所说的物品、思想和网络力量的全球流通,其中心不断变化,而且往往涉及多个中心。当今世界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流动和网络组成的复合体,这些流动的中心在不断变化,而中国也已经成为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