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TP为中非自贸区建设奠定数字技术基础
2020年12月02日 1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日总第2060期 作者:郑小碧 刘俊哲

  中非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2019年10月,莱基自贸区等在非经贸合作区建成后,中国与毛里求斯签订了中非首个自贸协定,中非自贸区建设前景广阔。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 eWTP)是由阿里巴巴首倡并主导的市场驱动、多方参与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该平台旨在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和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当前,eWTP已落地非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非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框架和实践路径。

  充分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探索建设中非自贸区是加强双方经贸合作、巩固中非关系发展的双赢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非洲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土地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在资本、科技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建设中非自贸区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独特的资源禀赋,形成优势互补的生产和贸易体系。利用市场和资源的双向开发,不断培育非洲国家的后发优势。中非自贸区的建设将给非洲国家带来更多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有助于推进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在现有经贸合作区的基础上建设中非自贸区,可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提升中非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互利共赢。

  在传统经济时代,自由贸易区注重关税减免、原产地规则等政策优势。数字经济时代,外贸发展环境和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此意义上,中非自贸区建设应从全球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新经济变革入手。在遵循传统自由贸易区建设规则的基础上,双方可充分、广泛利用和发挥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有效对接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呈现的去中介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从而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助力中国形成面向非洲大陆的高效贸易、投资和服务网络。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倡议(eWTP)2017年度报告》,eWTP旨在探讨全球数字经济和电子贸易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孵化和创新贸易新规则和新标准,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普惠和可持续发展。从2016年3月正式被提出以来,eWTP已得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认可。2016年12月,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联合阿里巴巴,共建全球首个eWTP试验区。2017年3月,阿里巴巴与马来西亚联手打造eWTP试验区,建设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2018年7月,比利时加入eWTP,成为辐射欧洲市场的首个站点。从实际效果来看,eWTP通过建设包含一站式国际贸易服务、超级物流枢纽、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普惠金融服务和数字人才培养等功能的综合性项目,赋能eWTP成员市场进行数字经济转型,切实促进了成员国或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全球化。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等方面面临挑战。然而,在中非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eWTP的建设框架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为非洲提供优质的人才培训、资本流入和技术支持。2018年10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阿里巴巴与卢旺达政府启动eWTP,拉开了eWTP落地非洲的序幕;2019年11月,阿里巴巴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约共建eWTP,这些都为中非经贸合作开启了新渠道和框架。具体来说,eWTP可为非洲国家打造物流、支付、通关、数据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跨境贸易政策和便利化方面深入合作,逐步实现数字化报关,助力中非贸易自由化,从而为中非自贸区建设创造更好的技术基础和条件。同时,eWTP也有利于优化跨境贸易流程,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电商人才培训,为非洲中小企业提供参与全球贸易的机会,助力中非贸易的发展。

  奠定数字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时代的自贸区建设需要与之匹配的强大基础设施。例如线上的综合交易平台、支付系统和报关清关的公共服务平台,线下的智能仓储、物流和配送网络。eWTP为中非自贸区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框架和新方案,通过嵌入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技术架构,搭建线上贸易平台,可以有效联通各成员国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的技术枢纽。此外,架构eWTP技术设施,也有利于在运输、报关和通关等各个环节进行协同合作,简化中非贸易流程,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扩大中非自由贸易的规模。

  当前,eWTP与部分非洲国家共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赋能中小企业,共创、共建、共享更加普惠的国际贸易模式,在助推中小企业参与中非贸易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要根据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eWTP贸易框架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于尚未加入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要根据不同国家贸易政策和产业结构体系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eWTP框架的推广和实践。同时,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力量,宣传和推广eWTP理念,利用已有的成员国站点进行范围辐射,争取更多非洲国家的认可和加入。

  更重要的是,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要发挥eWTP在中非自贸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要推动eWTP框架下中非双方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和孵化适合中非贸易的新规则、新标准,如优惠关税政策、数据共享和信用体系的深度融合,提升中非自贸区建设的数字化水平。同时,要不断创新eWTP进出口贸易模式,开展数字经济和中非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中非自贸区建设中,推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线支付、物流仓储和教育培训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并通过前期的合理规划布局,创建和联通各个成员国eWTP站点,加强与线下在非经贸合作区的互联互通,最终形成中非经贸合作的eWTP网络结构,为中非自贸区的建设奠定数字技术基础,推动eWTP框架有效地融入中非自贸区建设的整体架构。

  (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攻关计划项目“外国采购商空间嵌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及效应:理论框架与浙江案例”(2018QN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