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但网络话语呈现出的泛娱乐化、碎片化等倾向,迫切需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引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些都迫切需要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网络、新闻传播、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了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央通过举办“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活动集聚社会正能量,发挥其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作用。《“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研究报告》(荆林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表面看是一部国家智库报告,实质却是一部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网络话语权塑造与提升的探索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话语权的有效性与结构化成正比
在话语多元、文化竞争的世界里,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要行为者具有实践自觉,这种实践自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准确把握网络话语的内容和特征,了解网络话语源于什么、反映什么、植根于什么、载体是什么等。
网络正能量源于中国经验的表达,同时借鉴吸收西方文明有益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准确反映了时代特征和要求、人民价值认同。该研究课题组通过对 “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之榜样、文字作品、图片、动漫音视频作品、专题活动作品标题进行词云图分析,发现不同载体体现出相同内容,如“十九大”“新时代”“初心”“中国梦”“核心价值”等。“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活动组织者着力培育和打造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体优势。一是通过有效组织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不断扩大评选活动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话语挖掘、引导和宣传,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话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三是积极推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创新发展,通过设计话语议题,把握话语导向,把握网上传播时效度,贴近话语对象,不断增强主流舆论传播力与引导力。
全媒体时代,技术要素对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话语平台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的场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该书分析发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性与结构化程度成正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结构的层次越丰富、内容越完整、表现形态越分众化、各组成部分的有机化程度越高,其有效性就越强,对思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通过对这些零散的正能量事实进行整合,变静态为动态,变单向传播为线上线下互动,变政治性话语为生活性话语,变抽象性理论为生动性作品,满足了人民精神需要,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增强网络话语定义权和解释权
实践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理论需求,迫切需要理论创新来引领推动实践发展。国家要掌握社会生活的话语主导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或学术话语,一则它可以为主流话语的合理性提供学理支撑,二则可以为主流话语的传播提供合法性依据。要分析网络正能量的理论话语,不断增强网络话语的定义权和解释权。
书中指出,网络正能量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价值特性与实践特性:“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网络正能量传播的空间和领域,表明了正能量评选活动的新时代背景和节奏;“正能量”在抽象层面是一种积极情绪的动力和精神,它可以向外辐射,其重点不在于获得,而在于给予;在具体层面,侧重富有成效的行为和举措,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话语;“作品”则是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没有好的作品,网络正能量就无法有效传播。相应地,课题组认为,“网络正能量”,是指通过互联网工具和媒介所传播的积极向上、富有正义、乐观进取、感恩奉献等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精神和力量。
构建AMI指标评价体系
谁真正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引导舆论,引导社会心理,引导思想理论潮流。话语权不是天赋的、自封的,也不是靠别人恩赐的,而是要靠自己争取才能得来的,因此,网络话语权建设离不开有效管理保障。制定标准、组织评价,是网络正能量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课题组借鉴吸收评价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理论与方法,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数据基础、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书中构建的网络正能量AMI指标体系,基本涵盖正能量作品载体本身、正能量作品认定和正能量作品影响各个环节,为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为力求主观指标可操作化与客观指标抽象化相统一,静态指标稳定性和动态指标开放性相结合,课题组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吸引力主要包括主题吸引力、需求吸引力2个二级指标,管理力包括创作主体管理力、网络媒介管理力、主观机关管理力和公信力4个二级指标,影响力包括政治影响力、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进一步分解为28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又有相应的指标解读。
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 6.86 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7.59 亿。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话语权构建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导权、话语权、领导权和管理权。必须要积极实践担当作为、理论创新和科学评价,以此塑造和提升网络话语,久久为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法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