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1838—1913),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高才生,在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国的语言与文学》(1875),《成吉思汗》(1877),《儒教与道教》(1877),《中国》(1882),《汉语语法手册》(1889),《中国故事》(1893),《中国社会》(1894),《李鸿章传》(1895),《欧洲与远东》(1899)等。
《中国故事》1893年由威廉·布莱克伍德父子出版社出版,1990年由新加坡格雷厄姆布拉什出版社再版。《中国故事》共收入5篇小说,其中4篇编译自《今古奇观》,1篇是道格拉斯本人的文学创作,书中每篇故事都附有若干插图,插图设计惟妙惟肖,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道格拉斯对《今古奇观》情有独钟,他的《中国故事》收录的4篇故事大都保留主要故事情节。为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需求,道格拉斯对故事进行了修剪式改编或者编译。在《今古奇观》原作中,《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是发生在宋朝的故事,《女秀才移花接木》和《怀私怨恨仆告主》则是发生在明朝的故事。但在《中国故事》中,道格拉斯将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全部安排在清朝,其原因在于他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更为熟悉,也是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过的中国。为了使《中国故事》中的故事更具代表性,道格拉斯还特意将主人公改成李姓、王姓或张姓。
在引言中,道格拉斯提到,中国小说一直广受欢迎,中国人有非凡的想象力,想象力对于中国人来说犹如香槟酒对于英国人。他把中国小说分为两类:历史小说和世情小说。他认为,最有名的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好逑传》和《今古奇观》,描摹人情世故,叙述悲欢离合。道格拉斯认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缺点是主题过于追求道德良知,读者和作者都慢条斯理地等待着冗长的细节铺垫,而短篇小说则避免了这方面的不足。人们较为热衷的娱乐项目就是听一段《聊斋志异》或者《今古奇观》中的故事。他认为《今古奇观》情节构思精巧,更富有想象力,故事充满智慧,极具幽默,令人愉快,具有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通俗小说的面貌。他在引言中还提到,这些小说成为照鉴中国人生活的一面镜子,也让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无论是居住在长江流域还是居住在泰晤士河两岸,人们都可以从故事中体会到相同的情感和激情。
《中国故事》中的《骗婚记》配有6幅插图,根据《今古奇观》第三十四卷《女秀才移花接木》进行改编。《今古奇观》是明代话本或拟话本小说,主要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原作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是“入话”部分,相当于引子,多为诗词或者小故事,是说书艺人为了候客、垫场或引入正题的开场白。第二部分是“正话”,情节简单,人物不多,讲述女主人公闻蜚娥女扮男装,入学读书,结识两个同窗好友杜子中和魏撰之,无法决定要嫁给谁,在进京救父过程中遇见景小姐,阴差阳错中巧设移花接木之计,成全了自己与杜子中、景小姐与魏撰之的婚事。道格拉斯在编译过程中,为了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情趣省略了“入话”部分,对原作的改编幅度很大,除了移花接木情节之外,其他情节均被改写,最重要的改编是没有主人公女扮男装的情节。他编译的《骗婚记》人物众多:梅花、丫鬟紫罗兰、铁公子(进士、梅花的意中人)、王先生、王公子(梅花的追求者)、梅花的叔叔婶婶、秋叶(梅花堂妹)。故事讲述女主人公梅花的父亲在边关带兵打仗,梅花在家与丫鬟紫罗兰相依为伴,无意中搭救了落难的铁公子并互相爱慕。纨绔子弟王公子看中梅花,其父母与梅花叔叔婶婶合谋试图强娶梅花,独占家产。梅花假意答应,暗地里巧设移花接木之计,将堂妹秋叶嫁给王公子,最终等到得胜归来的父亲与中了进士的铁公子,一家团聚。
《你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里》这一篇名节选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经典台词“你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里,不是吗”,译文配有6幅插图,编译自《今古奇观》第二十九卷《怀私怨恨仆告主》。与原作相比,译者将故事地点从温州永嘉转移到杭州西湖,保留绝大部分情节,只是结局略有不同:原作中谋财害命和忘恩负义的两个坏人在案件审理中被当场打死,译作中则分别被重打100和50大板后发配边疆5年。道格拉斯还增加了两个角色:杭州知府和忠厚长者曹先生,通过两人的聊天内容介绍主人公张先生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征。译文详细且生动地介绍了美不胜收的西湖等场景,这是原著不曾有或者描述不足的地方。译者还在第三人称的叙事中穿插了自己的道德评判。
《双胞胎》中配有8幅插图,根据《今古奇观》第二十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编译而成。译者通过文学向西方人详细且生动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他对汉语成语、俗谚语等的翻译,展示出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如,“to direct his jeweled chariot to the mean abode of the writer”(大驾光临蓬荜生辉),“have grown up amid their sordid surroundings free from every contamination of evil.”(出淤泥而不染),“may your excellency live for ten thousand years and may descendants of countless generations cheer your old age.”(长命百岁,百子千孙),“to communicate mentally by speechless message.”(心有灵犀)。在翻译时采用直译法,相当传神,忠实通顺。另外,该篇译文以西方人熟悉的第三人称叙事为主,故事中也时常穿插第一人称的评论。故事中的“我”作为主人公的邻居和朋友参与故事的叙述和评论,不仅丰富故事情节,还能反映译者理性的声音或看法。原作更突出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随意性,而译作《双胞胎》中的太守则思虑周全,充满理性。
《破镜重圆》根据《今古奇观》第三十二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编译而成,配有5幅插图。译文继续展示出道格拉斯深厚的汉学功底,出现八仙(eight immortals)、关羽卖豆腐(Kwan Ti, a seller of bean-curd)、韩信漂母(Han Sin was obliged to obtain sustenance by angling for fish in a castle moat)、孟母(the mother of Mencius)、月老(the Red Cords of Destiny)、凤求凰(If he would play the part of Feng, she would be willing to take the role of a Hwang)等典故。
《李明的科举》中配有2幅插图和1张五线谱,该故事是道格拉斯本人的创作,开篇详细介绍中国科举,大约比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早两个世纪的中国,舜开创了每三年一次的考试,举贤任能,在大臣中选拔人才管理国家。大禹去世后战争经常发生,武将取代博学贤明的文官,协助国王统治国家,舜开创的考试制度中止了,直到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度。《李明的科举》讲述主人公李明参加科举的经历,他家境富裕,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熟读《三字经》、“四书五经”,精通六艺,对科举志在必得。考试前他拒绝了同窗好友郊游野餐的邀请,还有考试作弊的诱惑。邻居林小姐对他暗送秋波,他也佯装不知,埋头复习《易经》。李明连闯三关——院试、乡试和会试,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他成功了,家中高朋满座春风得意。文中关于儒家经典的引用、科举的描述、典故的解释和翻译都很准确。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考棚子(Kaopeng-tsze, or examination-hall)、乌纱帽(a buttoned cap, official position)、鹿鸣宴(the Feast of the Blowing of the Deer)、蔡邕听琴(rotten T’ung tree delighted Tsai Yuang with their melody)。
道格拉斯以西方人的眼光对中国小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百姓的心态进行了解析。《中国故事》和他的其他汉学著作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这些中国故事的西译增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小说文化的介绍和传播,也为西方读者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打开了一扇妙趣横生的窗户。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