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够消除科学内外部隔阂
2020年05月20日 03: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0日第1929期 作者:郭荣茂

  现代科学哲学中有一个难题,即关于科学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对立或隔阂。卡隆(Michel Callon)是当代法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他与拉图尔(Bruno Latour)和劳(John Law)等人一起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卡隆等人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带来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契机。

  行动者网络理论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科学的内外沟通,认为科学技术之所以有一个内部,是因为也有一个外部。在如此简单的观点里有着一个正反馈循环,那就是只要科学内部越强大,科学家们就会处在更遥远的科学外部。进一步说,假如科学家们处在实验室内部,在这种正反馈的作用下,他们将看不到人际关系、政治、法律、道德、经济和文化等,这时的科学是脱离于社会而存在的。

  而事实上,科学无法孤立于社会。正是由于有领导者活跃于科学的外部,其他科学家或合作者才能安心地在科学的内部工作。假如我们将科学的内部和外部对立起来,那么就无法实现完整的科学技术探索,也无法在科学活动的十字路口找到明确的追随方向。当科学家看似以完全独立的面目工作,只与那些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问题的同行在一起时,这就表明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跟其他人的研究兴趣紧密地联系着。而科学家们若想真正完全独立,就无法获得社会资源来建设实验室,也就不能招募其他同行来共事,甚至不能获得谋生手段。可以说,这种双重运动(double move)有利于科学外部兴趣的力度和科学内部工作的力度之间达到平衡状态,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行动者网络理论注重案例研究,强调科学的实践,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消除科学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隔阂。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看来,人类要素和非人类要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然与社会的区分被消除了,社会因素不再是网络的因果塑形因素,而是以往的各种网络及其在不可知领域中的矛盾关系的结果。

  为说明科学技术的行动者网络,卡隆研究了一个电车案例。他以“行动者网络”视角研究法国的电车案例,通过揭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异质要素来分析电车的建构过程。1973年,法国电力公司(EDF)准备开发新型电车,拟对新型汽车纯粹技术上的特征进行规定,并限定该种汽车运营的活动场域。EDF对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界定了后工业社会的汽车生产模式,由此能代替工业社会的汽车社会史和技术史。EDF努力寻求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让其帮助制定有利于电车开发的法律法规,也让对电车感兴趣的市政当局给予有关资助,还建议公交公司同研究中心和科学家们建立合作关系。从非人类要素看,EDF的电车计划包含蓄电池、燃料电池、电极、电子催化剂和电解液等,这些和人类要素(消费者、政府部门、科学家等)具有同等地位。该电车研发项目在起初的几年里发展顺利,到1973年新型电车仍存在,而由于受到上升为法国最大汽车生产企业的雷诺汽车公司的挑战,到1976年就瓦解了。

  EDF当时的工作就是在建构“行动者网络”。新型电车作为一种技术对象存在于EDF所建构的行动者网络中,其制造也是这个特定的行动者网络的建构。卡隆提出的“行动者网络”概念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技术如何同时被生成。在这个行动者网络里,构成要素是异质的,既包括人类要素也有非人类要素,共同建构了新型电车,也塑造了其技术内容。行动者网络理论也被称为转译社会学,转译的意思是转换,强调转变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网络被建构出来。这个网络的形成离不开各行动者的利益、角色、地位和作用的重新界定。

  人类要素和非人类要素在转译过程中都会发生改变,而判断转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译者的能力和被转译者的抗力。技术对象的坚固性取决于行动者网络的坚固性。行动者网络的建构彰显了科学技术的各种力量,也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建构过程就是同步生成自然和社会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成功建构就是自然和社会的成功建构。更进一步说,科学技术活动本身能够将自然和社会结成无缝之网,自然和社会在这张无缝之网中被共同建构。

  卡隆通过“行动者网络”对法国电车案例的实践研究强调对技术建构活动的跟随,彰显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提倡人类要素和非人类要素参与建构,跟随行动者本身。该研究尝试把握平常的任意形式创新,感受集体性的存在,探索如何实现群体和谐共处的理论,研究其中的具体路径。在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他们如何建立起联系,而这离不开对行动者的追随,要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第二,强调行动者对网络的建构,主张动词的建构网络(worknet)而不是名词的网络本身(network)。行动者网络理论同以往理论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这种建构(work)活动或流动以及改变等。可以说,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

  第三,强调研究视角的“转换”。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在多个理论视野之间不断转换的方法论。理论工作者若要实现探索科学的客观性,就要懂得研究框架和研究视野的转换,即从一个跳跃到另一个。否则,他们将会局限于狭隘的眼界中。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现代科技创新的社会建构研究”(20SKGC-QT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