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如果说大变局意味着世界正处于大转折的十字路口,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指引人类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导航标。
叙事思想渊源:
引领人类文明的中国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古今中外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集大成者,是“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当代叙事,也是“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美好愿景的中国表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向来不缺心怀天下、志存高远的担当者。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人本理念的价值遵循。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到“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使用“共同体”的概念表述。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能增进社会成员的福祉,进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优良秩序并实现应然的价值诉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当今世界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那么,在这一过渡阶段,由于全球化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该如何相处?过去的几百年,殖民主义、自由主义、霸权主义不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普遍的和平繁荣,反而撕裂了人类之间维系和平的沟通纽带,带来了无数的战争与苦难。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对于人类个体发展的观照,更自觉站在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未来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和西方民主理论的扬弃与超越。
叙事核心主体:
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有世界情怀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崇高的目标和使命。这是我们党同剥削阶级政党的重要区别,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不忘初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书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
在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东方。中国共产党作为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引领者,在领导中国人民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基于自身的治党治国经验,与世界各政党开展文明交流对话,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向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以无可辩驳的行动力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
叙事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的世界表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话语体系,不仅是表达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体现大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更需要构建具有科学阐释力、世界范围吸引力的叙事话语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打通中国话语世界表达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提炼民族性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座思想的宝库,也是中国话语的母体与载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话语体系,需要立足当代实践,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从传统中寻找具有人类共性的价值理念、共通的思想情感,提炼可以古为今用的民族性话语,进一步丰富话语内涵。另一方面,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凝练标识性话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高瞻远瞩、放眼全球,又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要将“新时代”“中国梦”“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深厚理论内涵、鲜明时代烙印的概念术语,深刻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话语中,形成一系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兼具世界意义的标识性话语。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