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资源库 拓展艺术创作新模式
2019年06月20日 08: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20日总第1717期 作者:潘江龙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MOOC、翻转课堂、微课、云端大学等新教学模式不断兴起,对高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破传统,将“互联网+”概念融入专业教学,探索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方式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被当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挖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了应对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技术对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促进作用,深化空间应用,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育新时期水彩专业人才的主干力量,高校水彩专业教师应该克服网络技术的畏难情绪,巧借网络资源,顺时而变、顺势而为,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

  第一,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开设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录像,择优将其建设成为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尤其是“工作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因学生人数过多而无法在课堂上即时解答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还可以将教师针对不同层面人员的讲课、讲座录音、视频上传网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思想。

  除了录制微视频、拍摄微课,教师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实时分享作品创作过程步骤图、创作感悟等,以直观而快捷的方式,从专业技能、艺术思维、情感表现等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指导学生,使水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更佳。

  教师平时注重积累网络上分享的优质教学链接,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推荐到教学群内,使学生能在各自的手机上观看,解决示范教学的时效性和普及性。目前,国内典型的MOOC平台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由多所“985工程”高校组建的“中国大学MOOC”,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等,但与水彩相关的课程资源较少。稍具影响力的有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创作》,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解画水彩》《水彩画表现技法》等。随着线上精品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相信这个局面将有所改观。

  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连线大师写生现场。写生强调的是作画者本身与物象之间的现时交流,并通过某种方式和形式加以表达。优质的写生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加以直播,打破时空局限,连线大师写生现场。譬如,中国美术精选的“一直播”,直播的同时可以和网友实时互动,即时回复网友提问,让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的示范教学更能展现榜样的力量。优秀教师往往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一名积极进取的教师会使教学环节事半功倍,而教师的眼界与高度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眼界与高度。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更高的角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格局,从而在大学这一重要时期给予学生思维上的正确引领。

  第三,建立“互联网+实践社群”,加强互动交流。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实践社群的创建尤有可能,也很有必要。玛伊·哈萨格指出,实践社群可以是一个连结个体的坚固基础,让共同学习超越待在学校求学的时间,成为一种不间断的实践。时下存在不少有影响力的水彩微信群,如水彩新概念群、水彩新表现主义群、水彩希望群、诗画水彩群、西部水彩群,让学生作品得以第一时间发布,接受各种评论,同时参与讨论和分享各种水彩前沿信息。还有与水彩相关的专业水彩微信公众号,如西部水彩、我爱水彩论坛、写实水彩、水彩味道等,为广大水彩创作者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在教学实施上,可以通过云空间、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网页等多维度平台进行教学。课程开始前,要使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通过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课程进行中,要求学生上传创作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甚至可以邀约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并有志于推动水彩事业的水彩画家参与线上交流。课程结束后,上传并发布创作成果,逐步构建和完善成果展示平台。通过教学互动平台的构建,学生可以提前掌握各课程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学习和创作,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获得相关的专业资源。互动平台使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更加平等,互动性和合作性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第四,鼓励学生参赛参展,以赛代练,以展促学。国内外相关组织每年都会举办展览,国际的有英国皇家水彩画协会水彩大奖赛、美国水彩画会年展、美国西北水彩画学会国际公开展、美国路易斯安娜国际展等;国内的有中国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及各省水彩画家协会举办的年展。此外,一些综合性展事中也包含水彩画种。随着互联网进入微时代,“微画展”应时而生,微信的普及给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过去只有去美术馆和艺术展才能欣赏到的艺术作品,如今只要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轻松地看到。这也为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水彩赛事和展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赛代练,赛后总结,经验交流,提升创意。这不仅激励更多学生提升参赛作品质量,还给高校的文化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校方、院方必须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学生自建创作团队,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支持。此时,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创作任务,由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从创作题材、创作方法、表现技法等方面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只需要把握大方向,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即可。必须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过程具有主导权的是学生而非教师,学生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这种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作创新性,让学生尽情创作,激发情感,表现自我,而且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因此,线上参展不仅给获奖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需要同时考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互动与课后的在线协作,以及两种活动的协调和互补。教师必须很好地将面授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合理有效地衔接。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互联网+”时代开拓水彩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模式。首先,它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和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很好的线下、线上课程的授课能力,而且要有专业项目的构建、运作、实施能力,至少要了解线上课程的制作与管理,要有和相关技术人员沟通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素养、过硬的水彩绘画技能,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对学生的亲和力。其次,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丰富、扩充、深化课程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及目标,并培养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最后,它要求教学效果评估不仅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形成艺术思维、美术观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入讨论能力的测评,最后再结合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动态化、多元化、层次化等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总之,要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时代水彩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逐步实现高校文化自觉、创新思维、艺术批判、个性发展的卓越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