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中国当代文化、学术思想“走出去”与“走进去”
2020年01月10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10日第1855期 作者:

   编者按: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中国文化、学术思想“走出去”不仅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理论与学术阐释,也是体现文化软实力,赢得国际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历史性要求与路径选择。中国学术不只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为此,本期“特别策划”我们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走进去”的学术诠释、实践策略等核心要素做或宏观或微观多视角的理论探究,以更好地彰显中国文化、学术思想“走出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当代学术话语建构的途径与方法

  当前,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得到学界关注。学术“走出去”与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奋斗目标之一。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探讨中国当代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十分必要。目前来看,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在一定层面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学术“走出去”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审视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我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站在新时代的前列,从中国的视角看待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运用我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元素与世界关注——助推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的要素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展开热烈讨论。倡导百家争鸣,更须不忘初衷。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是要从“美人之美”到“各美其美”,再到“美美与共”,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语境中,唱响中国学术好声音,并力争从“当选手”到“当评委”再到掌握学术话语权。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理论 引领国际学术话语——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例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学术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中国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国学术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学术“走出去”和获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只有中国学术“走出去”,才能让世界真正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才能真正引领国际学术话语。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思考

  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交流渠道的多元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上至国家对外宣传翻译策略的制定,下至个体译者的兴趣取舍,都是一种多元并存的态势。

  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讲好中国学术故事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增强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驱动力

  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学者的强劲声音,中国学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出版社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专著、译著不仅确有必要、路径可行而且极具价值与意义。然而,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与出版社发表著述虽非遥不可及但亦非轻而易举,除了对作者的专业水准有要求外,对作者的综合素养亦有较高要求。因此,除了作者需跨越语言门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外,还需要从宏观的战略上多层次多方面综合考量。

  参与·融入·互识·共进——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策略

  中国当代学术“走出去”,不仅体现在相关论文、专著、译著在国外的发表和出版,还应该体现在探讨和解决本国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国际研究大趋势的良性互动上。两者都需要学者们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主动参与、融入、互识、共进。它并非只能靠专注于单向的“输出”达成,还可以通过其他多渠道多方式努力而达成。其中,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就是渠道之一。

  科研国际化助推中国学术“走进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要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对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文章,要给予支持。”随着学术科研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在SSCI、A&HCI或SCI等国际检索期刊发表论文。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疑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学术“走进去”的重要表现。

  中国民族地区多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多语教育的研究基本经历了文献综述、理论引进、模仿研究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范围从语言习得拓展到语言实践、语言政策乃至语言工程。研究的学者也从单一的语言教师(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师),逐步扩展到教育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