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优美的古典园林之一。避暑山庄不论建筑还是造园,都把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的内涵融注其中,庄内大量匾额、楹联就是明证。这些匾联在营造园林景点的意境上,可谓功不可没。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肇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完成,用了89年的时间。在修建过程中,康熙帝以四字一组,为避暑山庄题写了36景,史称“康熙三十六景”;乾隆帝以三字一组,为避暑山庄题写了36景,史称“乾隆三十六景”。在“康乾七十二景”之外,还有100多景,总计184景。
避暑山庄以四季晨昏、朝霞暮霭、风云雨雪为表现主题的匾额、楹联众多,因审美感受独特,景观韵味顿出。比如“春好轩”,意为春色美好的亭轩。该轩有联曰:“上塞寄遥情,烟云人画;南荣开胜览,花鸟知春。”意思是,塞上风光寄托着我的深厚情思,这里的烟雾和云霞皆可入画;山庄的草木像江南一样青翠荣发,花儿鸟儿似乎也知晓此处春光永在。
康熙为了能在山庄内观赏磬锤峰,在庄内冈阜上筑有一座东向敞亭。登上此亭,横列在山庄外的诸岭尽收眼底。每当夕阳映照之时,东方群山被苍茫暮色所笼罩,唯有孤高挺立的磬锤峰熠熠闪光:始为黄色,随之为橙色,而后变成鲜红。其“烟岚变幻,金碧陆离”的胜景,可与黄公望《浮岚暖翠》图相媲美。康熙登亭远眺磬锤峰,对“红轮西下,返照在东”非常痴迷,特为此景题额“锤峰落照”。
避暑山庄以荷花枫林、梅松竹菊、鸟兽鱼虫等动植物为表现主题的匾额、楹联也不少,借以体现山庄的花香鸟语特色,表达对清幽之境的喜悦。譬如,“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三景“香远益清”匾额,就是取用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花沾水点点雅,微风吹处徐徐香。康熙、乾隆二帝均对避暑山庄的荷花喜爱有加,很多景致的匾额都与荷花有关,如“金莲映日”“曲水荷香”“凉轩明净”“曲诏涟漪”“冷香亭”“观莲所”等,不胜枚举。水面似开镜,植荷须配菱。“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匾额便为“采菱渡”。乾隆《采菱渡》诗有云:“菱花菱实满池塘,谷口吹来拂掉香。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水云乡。”
康熙喜爱凌风迎寒的不屈精神,对象征君子的松柏情有独钟,故“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六景匾额取名“万壑松风”,该景点有联曰:“云卷千松色,泉和万籁吟。”第十四景匾额是“梨花伴月”,源于康熙《梨花伴月》诗:“云窗依石壁,月宇伴梨花。四季风光丽,千岩士气嘉。”仅仅简妙几笔,便勾画出月光朗照、殿宇伴梨花的优美画面。
“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一景“石矶观鱼”,地处内湖西侧,倚山临溪,经小桥可通往湖北岸的“远近泉声”。避暑山庄有关山石、水体的匾额也非常出色,“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五景“远近泉声”就颇耐人寻味。该题额所表现的是:这里异常寂静,无论远处还是近处,来自不同方向的泉声,都能清晰入耳,韵味无穷。距“远近泉声”不远,有一巨石为“石平如砥”,是观鱼、垂钓的好地方。当年这里建造一亭,康熙常到其中休息垂钓,体验庄子“知鱼之乐”。
据统计,康熙和乾隆二帝为避暑山庄山水之美题写匾额达380多块,诸如“芝径云堤”“四面云山”“澄波叠翠”“如意湖”“沧浪屿”“千尺雪”,等等。细细品味这些匾额,常令人感到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读之暑气尽消。
避暑山庄以思想境界升华为寄寓主题的匾额不多,但多数都显示出帝王的治国之道。康熙对扬雄的“澹泊为德”加以提升,改为“澹泊敬诚”。该匾额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之上,蕴含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从个人修养来说,该匾额恬静寡欲,谨慎真诚,云容水态,也表达心静暑气消的独特况味。
这些融入南秀北雄之风的匾联,为避暑山庄增辉生色,创造了典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