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新形势下战略博弈主动权
2020年08月06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6日第1983期 作者:汪红伟

  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把夺取战争中的主动权,看作战争指导艺术的根本体现。同时,对怎样争取主动权,特别是在被动中争取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新形势下,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掌握政治和外交主动,有利于以武止戈,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也能够避免陷入战争泥潭。而我们所讲战略机遇或有利外部条件,都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要靠我们主动争取。我们所要争取的不是领导者和霸权地位,而是战略主动权,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支撑民族复兴的战略运筹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从现存条件出发,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有效塑造态势,夺取战略主动权以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营造有利战略态势。随着我国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国力军力不断增强,同时国家安全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全局上谋势造势,主动塑造,不能被动应付。同时,更需要强调军事战略指导主动权,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最大限度预防危机,积极化解和控制危机,遏制武装冲突和战争爆发。

  化解各种战略压力。在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威胁挑战增多,联动性增强,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适应国家崛起的战略需要,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及早发现和控制危机事态的发生发展,防止低强度的安全威胁上升为高强度的安全威胁,确保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受到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蓄势”和“柔武”意识,更加注重经营和平、谋势控局、慑敌制乱、防微杜渐,以积极、灵活、可控的方式化解内外战略压力,控制重大战略风险,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营造有利的战略环境。

  适应战争形态演变。现代战争作战手段日益信息化、多元化,打击行动日益远程化、精确化,未来战争将进一步呈现大立体、非接触、体系对抗的特点。将来无论是作战还是海上方向维权维稳,都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突出联合、远战和攻势作战,前推战略前沿,扩大战略空间。

  适应战略能力发展。随着我军的战略投送和远程投射能力逐步提高,我们拓展战略空间有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不能允许敌人把战火烧到我国本土,也不能允许其在我们家门口玩火,更不能让强敌随心所欲威胁我国安全,否则就是自缚手脚。因此,战略能力发展为争夺战争主动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遵循信息化战争的制胜规律

  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认为,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但它又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要战争指导者“有意识地去争取的东西”。没有战争指导者“有意识地去争取”,主动权是不可能自动得到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特别强调对主动权的争取。同样,在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中,更需要争取主动权。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动武器装备、军队结构、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以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化战争主动权的争夺也必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制信息权成为主动权争夺的重心。在传统战争中,制陆权、制海权和制空权曾先后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及时掌握制信息权成为作战行动的前提。战争指导者要在战争中掌握控制战场的主动权,进而实现军队行动的自由权,首先必须夺取战争中的制信息权。由于战争对信息的依赖和需求将超过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和需求,信息对战争的开始、进程和结局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制信息权,谁就能够获得最大的战争主动权。这就决定了制信息权成为战争主动权争夺的重心,也是当代战争指导的重心。

  一体化成为主动权争夺的关键。在传统战争中,如果说主动权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对某一方面或局部的争夺的话,那么在信息化战争中,主动权的争夺则更多地表现为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把各个作战系统连接成“一体化”的整体,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把人的智能、软杀伤和硬打击融为一体,使作战力量成为一种系统的、一体化的整体对抗力量与敌作战。决策指挥高度融合,人与武器装备的作用发挥空前紧密,战斗部队、支援部队、勤务保障部队协调一致,诸军兵种高度合成、联合作战,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杀伤联为一体。综合集成一体化的作战力量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依赖某一方面或局部的优势都不可能有效地获得战争中的主动权,只有统一使用各种作战力量,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强大的作战合力。

  “秒杀”成为主动权争夺的手段。战争的时空特性发生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趋于模糊,时间要素不断升值,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首先,时间速度博弈决定胜败。在战场上,时间的本质表现为速度。如果说,在战略上,持久可以作为削弱和消耗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战役战斗上,则必须以比敌更快的速度释放效能。其次,时间极大增值。“兵贵神速”是古训。在依靠体能和纯粹机械能运动的时代,抢敌之先固然重要,但由于战争的节奏相对较慢,在快与慢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进入信息时代,作战行动节奏进入“秒杀”级,时间上的回旋余地向“零”趋近。在这种节奏之下,某个环节失之毫秒,就极有可能胜败易手。再次,降低体系内耗时间竞争激烈。系统运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体系越复杂,时间的消耗点越多,同步快速反应的难度也越大。可见,适应信息化战争节奏的作战体系,快于对手的指挥流程和行动流程,根据态势变化快速作出决策,是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战略主动

  力量优势是争取主动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把争取战争中的主动权同战争力量联系在一起,认为主动权的争夺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没有一定的战争力量作为其客观基础,要争取主动权是不可能的。因此,争取战争主动权是和战争力量相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这是因为,战争并不单纯是人的意志的较量,而是在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战争指导下进行的物质力量的竞赛,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战争问题上的唯物论,而陷入战争问题上的唯心论。

  国家安全与发展需要强大的实力支撑,为此要求大力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形成联合、精干、多能、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如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加快信息作战、军事航天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调整优化军兵种结构和部队编成。可见,只有具备足够的战争力量优势且善于发挥其战略支撑作用,中国才能在国际博弈中赢得战略主动,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才会行稳致远。

  当然,战争力量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是人运用和发挥人—机一体化的物质力量及其作用的结果。战争力量的强与弱、优与劣,不只是表现在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上,还表现在军队素质等人的因素和编制体制、指挥系统等因素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智能化,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人与武器高度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因此,加强战争力量建设,除物质力量外,还要着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素质,以人的素质优势弥补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的不足,使战争力量在总体上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从而为夺取主动权提供现实基础。

  主观指导是争取主动权的关键。战争指导者的主观努力对争夺主动权也有极大关系。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须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这就是说,在战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变优势为劣势,变主动为被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接近奋斗目标,我们面对的前进阻力和风险压力就会越大。当前,在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热点增多、焦点多变的复杂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战略全局把握大势、研判走势,运筹谋划、谋定而动,从而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在信息化战争中,正确的主观指导是争取主动权的关键,仍然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争指导艺术最高境界。战略策略贵在机动灵活,要善于运用战争的矛盾法则,搞清敌人优势在哪里、软肋在哪里,我们强在哪里、弱在哪里,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以能击不能。同时,要大兴作战问题调查研究之风,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加强核心作战概念和作战理论开发,创新作战方式和军事力量运用方式,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努力实现由被动适应战争向主动设计战争转变。

  灵活用兵是争取主动权的灵魂。毛泽东指出,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在战争中,被逼迫到被动地位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这就要求战争指导者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酷的战争环境,首先需要的是灵活组织和使用兵力。在这里灵活用兵具有两重含义:首先是要“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要求战争指导者要善于集中兵力。其次是要灵活地使用兵力。就是按照作战的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兵力,主要的方法就是分散使用、集中使用和转移兵力,这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作战指导的中心任务。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各种可能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当前,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复杂,各战略方向、各安全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威胁和挑战,并呈现多向联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争夺战略主动权,应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一方面,要保持战略自信、战略耐心灵活组织和使用兵力,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战争威胁、主要对手、战争发展规律等因素,深化对现代战争的认识,把握特点规律,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定准;统筹好各方向各领域,防止单打一和畸轻畸重。当然,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这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力量,现实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不能偏离战略重心,尤其在必要时应充分动员并集中使用力量维护核心利益。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