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9月23日 09: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3日第2017期 作者:唐丙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谁能找到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谁就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我们必须以创新解决问题,以创新推动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国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产业科技装备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我国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同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加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新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有利于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加快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数据安全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打通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拓展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加速创新发展进程;加快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体系,积极对接ISO等国际标准组织,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研发活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就要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打通科技向经济赋能的通道,把创新驱动深度融入经济建设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737亿元,仅次于美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但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明显落后于瑞士、美国、荷兰、英国等国家。其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科学薄弱、缺乏原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创新实效。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发挥制度优势,整合国家创新资源,调整优化全国科技布局,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自主创新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攻关能力。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等制度,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健全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

  多措并举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70%,是创新的主力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要加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培育和推广工作,加强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创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以优质服务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迫切需要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一是完善创新服务机制。要制定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产业、金融、税收等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和园区集聚。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重点是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新型金融,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险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的知识产权保险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机制。四是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机制。消除阻碍创新要素跨地区、跨主体流动的制度因素,鼓励国内外各类主体建立技术合作长效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市场提高创新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