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外开放新机制新模式
2020年09月23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3日第2017期 作者:马春梅

  当前,我国已然迈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征程,对外开放呈现出新特征。我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开放空间布局从注重沿海到区域统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沿江地带→内陆省会城市”的区域推进路径,空间载体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正在加快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强开放的联动效应。

  对外贸易模式从追求贸易顺差到注重贸易平衡。20世纪90年代中期,借助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贬值的推动,我国贸易顺差格局形成,并于2001年后大幅度增加。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更加注重贸易平衡,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外商投资模式从偏重引进外资到双向投资联动。我国过去外商投资的重点在于“引进来”,主要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主,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把对外投资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全球经营战略进行布局,企业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采取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双向联动的外商投资模式,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在深度、广度和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进入“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同时,我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力量略显薄弱。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要结合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特征,创新对外开放新机制新模式,重塑和升级国际竞争新优势,持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改革面对的更多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制度建设的分量更重,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从而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一是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继续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二是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改革知识产权、跨境贸易、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等新规则,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也要开辟新的市场,实现生产与消费更加均衡的国际化。三是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同时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贸易投资制度、税收制度、运作模式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随着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在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要发挥大国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一是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深化多边双边合作,引领当今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把握资本账户开放的重点和节奏,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需要紧密结合,促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及公共产品供给,主动承担与自身能力及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经济政治外交政策的国际协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我国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客观上要求加快市场化改革。政府职能要由政策制定转向服务提供与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一是进一步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将竞争性资源的配置权交还给市场,建立更高标准的市场经济机制,培育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简化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开放的市场准入,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带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三是遵循国际规则,特别是企业和政府部门要加深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提高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强大的跨国企业,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国际经贸规则有效衔接。

  完善经济金融治理,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我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建立科学有效、体系完备的对外开放安全保障机制。一是建立“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鼓励我国跨国企业成为正确义利观的践行者,加强对国有对外投资企业的监督,完善责任追究与业绩考核制度,保障国有资本的效益与安全。二是健全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防范机制。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和手段,构建高效的短期资本流动预警机制,整合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监管力量,对本外币统一进行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三是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审机制。按照《外商投资法》规定,要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制定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条例,强化事中和事后监察力度,充分保障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权威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