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凡: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
2019年05月16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16日总第1693期 作者:陈超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具体要求,准确把握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用心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守“初心”,让“主心骨”更坚定。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才,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地位极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因此,高校党委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作为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牢牢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实实落在行动上,使思政课在党的领导下越办越好。同时,应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思政课建设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各门课程坚持党的领导的示范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推动“入心”,让“主旋律”更高昂。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如果不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就可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因而,应从战略高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优先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一流学科,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加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阐释和宣传,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独立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尤其是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带着立场、带着感情把思想的魅力讲出来、把信仰的味道讲出来,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另外,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并善于运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运用“匠心”,让“主渠道”更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我们要用“匠心”铸就“初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八个相统一”,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头抬起来、课堂活起来。首先,应当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性和说服力。其次,应当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把“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理论话语体系向青年话语体系转变,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践育人、网络教育融合贯通的教学体系,努力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真正把课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再次,应当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资源,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同向同行、融合发展的课程思政共同体,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促使立德与树人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注重“走心”,让“主力军”更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走心”,学生才能“用心”。作为“关键课程”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当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践行“四有”“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要求的同时,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要先有信仰,谈情怀者要先懂情怀。思政课教师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带头学“马”、信“马”、研“马”、讲“马”,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信仰、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生、心中有责,努力使思政课成为一门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课。在信息大爆炸和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主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学生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活动特点,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用心打造学生爱上愿听乐学的“金课”,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获得感。思政课教师应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高尚师德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在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本文系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研究”(18JDSZK004)、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研究”(FJ2018ZTB04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