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粤港澳共建人文大湾区
2019年08月02日 08: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日第1748期 作者:

  

 

  编者按: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属岭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岭南传统的文化特色在三地都得到了延续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建设人文湾区是大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 

  粤港澳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血脉 

  从2000年前的百越文化,到如今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的广府文化,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岭南文化。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正不断凸显,共同努力建设世界级人文湾区离不开广府文化这一重要根基。

  岭南大屋:珠三角传统民居的代表 

  这是作家欧阳山在小说《三家巷》中对何家所居宅邸的描写,寥寥几笔即将“古老大屋”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这种“古老大屋”正是清末民国出现在广州城的一种独特的近代民居建筑类型,主要分布在广州的西关、河南地区,又以西关的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因此常被统称为“西关大屋”。

  南派醒狮:联通民心的文化媒介 

  南派醒狮是珠三角地区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佛山是南派醒狮的发源地。随着广府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广府文化也跟随广府人的脚步传播于世界各地。醒狮这种极富东方魅力的表演,作为世界各地唐人街和华人聚集区的重要节庆表演形式之一,也受到很多外国朋友的喜爱。近日,记者采访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非遗研究基地主任、佛山市龙狮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中元,详细了解了南派醒狮的发展传承现状。

  促进人文湾区建设 

  湾区一般是指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形态包括了三角洲平原、沿海港湾和海岛形态,涉及大陆、沿海和海洋三种形态。因此,其文明形态比其他国家的湾区更加丰富。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和视野,具体而言就是由文化共同、共通、共享思维组成的大湾区思维,来推动人文湾区建设。

  合力推动粤剧保护与传承 

  粤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作为大湾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迎来最好的机遇和最具期待的发展前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庆夫长期致力于岭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他告诉记者,目前粤港澳在粤剧传承发展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效果明显。

  加强大湾区文化的整体融合发展——访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融合。近日,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三地应加强大湾区文化的整体融合发展,提升大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打造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大湾区文化。

  推进粤文化国际化——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 

  推动粤文化迈向国际化,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粤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内部黏合剂,实现粤文化国际化既是大湾区共同体凝聚认同感的需要,也是大湾区城市群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认为,大湾区要推动粤文化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而广州完全具备成为粤文化核心区的能力和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粤港澳大湾区既可以形成经济共同体,又可以形成文化共同体。如今,粤港澳文化合作伴随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步伐,不断丰富内涵,完善路径,寻求最大公约数,共绘文化同心圆,助力湾区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制度创新进入新时代。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