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马克思主义文论阐释能力
2022年12月26日 11: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26日第2559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与此同时,文艺理论与批评也伴随着历史变革而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呈现乘势而进的新气象。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

  推进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界的指导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表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深入人心,文艺理论和批评才能接地气、有活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要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结合什么、怎样结合的问题;要提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文艺现象、文艺现场的介入能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力量;要审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进步以及如何取得更大进步的问题,多提出路线性、方向性、原点性的问题;要以文学阐释学为尝试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阐释学的结合,提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能力。
 
  推进和深化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研究,是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西北大学日前举行的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39届年会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长党圣元表示,深化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研究,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认识和解释文学现象,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为何”和“何为”的体用二维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要建立起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新的阐释学原则,推进其研究和学科进行经典阐释学方向的重构与创新,突出通经致用、明体达用;要以丰富多样的学术研究实践回答时代之问,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之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亚敏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在于重新发现马克思,拓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空间。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传统观念曾经介入其中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教授泓峻认为,传统观念介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具有三种具体方式: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潜在背景发挥作用;二是中国学者对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接受、理解与阐释时,消化吸收了传统观念的合理因素;三是通过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思想和观点发生共鸣共振,形成核心命题,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色更加鲜明。这三种方式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传统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之间的共鸣共振,以及传统观念影响下对理论的选择性接受,既可能是有意识的理论追求,也可能是在无意识之中潜在地发生作用的。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要在理论深处把握两种文论的内在同构性。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赖大仁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关键是找到两种文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点,而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具有走向异质同构、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两种文论在观照文艺现象的宏阔历史视野上具有异质同构性,在认识文艺特质的内在精神上具有异质同构性,在理解文艺价值功能的观念上具有异质同构性,在看待文艺理论人学价值的理念上具有异质同构性。
 
  文艺话语要实现新突破

  在百年文学批评演变中,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探讨了文学批评的形式维度与历史维度及其内在统一性,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历史的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关进展。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认为,文学批评在借鉴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将符号引向外界,打通语言与实体、系统与行为、结构与事件之间的边界,探讨融合形式与历史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依然是当今时代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文化政治理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依然是我们建构当代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视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辩证批判依然具有解释当今时代的有效性,其核心命题“艺术与社会”依然是当今时代文化艺术生产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总体性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宋伟认为,如何理解“艺术与社会”对于回顾和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百年历史具有关键决定意义,有助于从“历史总体性”视域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理论实质和知识谱系,以激活或焕发马克思主义阐释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理论活力,有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当代化发展。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认为,用“自主创新”概括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发展,既有现实依据,也有前瞻性期待。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历史变革与新气象不是仅仅显示于个别性理论问题上或局部性理论领域中,而是整体地、全面地走向了体系化的自主创新。
 
  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文艺话语是重要支撑。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民表示,文艺话语要实现新突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文艺现实,对现有文艺话语从理念到方法加以系统性反思和提升。二是着力加强文艺基础理论研究,文艺话语能否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张清民认为,要深化对文艺性质、特征、价值、功能、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讨论,立足新时代的文艺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提炼出富有美学洞察力和逻辑概括力的理论概念、术语、范畴、命题,更好地发挥文艺批评和研究的引领作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新时代中国化自主文艺理论创建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认为,保持这五项基本原则对新时代理论现场的指导力、建构力和阐释力,就要面对新时代的新场域、新现场,对这五项基本原则进行姿态调整。关于“百花齐放”,要适应从人类到后人类、从文本到超文本、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等时代重大变化,尊重多元差异,尊重多元发展,允许不同观念、范畴、话语、体系、方法、流派等各种文艺理论充分发展;关于“百家争鸣”,要强调讨论的开放性、学术性、公共性、平等性、建设性和宽容性;关于“古为今用”,要增强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力、对时代主旨的把握力、对新兴现象的感知力、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力、对理论资源的实践力;关于“洋为中用”,要以全球为经纬,在中外双向互鉴的过程中超越“西方中心论”,向世界讲好中国文艺理论;关于“推陈出新”,要立足新时代文艺现场和文艺情景,在互文关系中催化激活经典文艺理论中的问题和方法,推动经典文艺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