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全球治理变革新动能
2021年02月05日 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5日第2106期 作者:本报记者 林跃勤 赵媛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也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治理提出挑战。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大会谈及2021年联合国重点工作时表示,2021年全球治理要实现转向,改变根深蒂固的结构和模式,激发治理新动能,让世界步入正轨。如何克服现有多边治理难题?如何激发全球治理新动能?如何发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

  全球治理陷入困境

  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丽西娅·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ía-Herrero)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不良影响。当前,国际社会在共抗疫情方面缺乏有效合作,国家间利益分歧以及恶性竞争突出,这体现了多边治理中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局限。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进程影响较大。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伟光看来,疫情触发或增加了大国基于战略安全的考量以及企业基于经营环境风险的考量,主要大国之间的产业关联将减弱。由跨国公司市场选择行为驱动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受到国家行为的限制,国家战略竞争、制度竞争以及价值理念的交锋都将在“再全球化”中得到深刻体现。面对共同的危机,大国博弈加剧,相关国际组织的努力并没有“唤醒”应有的全球治理共识和行动。全球治理秩序混乱,使疫情冲击下的全球治理陷入二战以来最大的困境。

  重新审视全球治理变革议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国际社会提出新的挑战,成为国际关系学研究的新主题。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环境及资源部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施罗德(Patrick )表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要充分重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有效共享资源。各国不能只关注国家利益,而是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挑战。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认为,传统的全球治理研究偏重贸易和资本流动、传统安全话语、全球治理中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竞争等课题,对政治权力与民族国家的地理联系等问题关注不够,不利于各国合作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当前,全球治理研究缺乏充分整合。面对复杂多样的全球问题和挑战,人们需要转换思路,审视自身所面临的真实威胁,并在传统地缘政治之外考虑人类安全的本质,综合考量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要拓展问题视域,探究其内在关联性,改革和创新国际组织形式,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的新型多边机构予以充分关注。这对促进全球治理变革和改善未来国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表示,全球治理议题不仅要涉及政策层面,也要涉及研究层面。例如,贸易议题应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等问题。

  德国柏林“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创始人兼主席丹尼斯·斯诺尔(Dennis Snow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立“全球解决方案倡议”的初衷是为利益相关方应对全球挑战提供协商平台,为二十国集团面临的共同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议题设置方面,“全球解决方案倡议”重点关注数字治理体系以及经济和商业表现。施罗德认为,当前全球面临诸多多样性挑战和生存风险,人们要更加审慎地思考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什么、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威胁。例如,地球承载极限问题、人类与自然的互动问题等。

  增强全球治理变革合力

  朗哈默尔表示,当前全球治理主要局限于双边或多边机制,全球性机制作用较弱。但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呼唤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需要利益相关方充分信任国际多边治理机构。如果全球治理因缺乏相互信任和系统性恶性竞争而受损,那么全球治理将陷入崩溃。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为稳定受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促进投资增长、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各国的政策制定者要在公共卫生、债务管理、预算政策等领域推进结构性改革,共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灵活性,提升相关领域的透明度。

  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共同进行全球治理具有挑战性。图尔克认为,当前国际合作的层次以及治理质量都有所欠缺。实现全球治理提质增效,要增强主要参与者的共同政治意愿。二十国集团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表现突出。当前,二十国集团应扮演全球“危机管理者”的角色,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治理多边组织注入更多活力。施罗德提到,作为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的三大经济体,中国、欧盟以及美国需要携手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推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世纪性挑战。

  在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西尔薇·马特利看来,国家不再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唯一参与者,因而应动员更广泛的参与者一起推动全球治理变革。非国家参与者、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的代表,正在更加积极、有效地寻找务实的解决办法。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荣休教授奥兰·杨(Oran Young)也呼吁,积极引入新的参与力量,补充和完善传统治理模式,通过优化治理目标、增强治理针对性、健全国际政治协商治理机制等方式,实现全球善治。

  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格局,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陈建奇认为,增强后疫情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动力,要强化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视。疫情的全球性扩散揭示了病毒没有国界的深刻道理,各国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合力促成气候、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要提升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理念的关切。全球治理并非仅仅着眼于发展,也应重视治理中的结构性问题。

  陈伟光表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应充当世界经济稳定之锚,以扩大开放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探索“一带一路”的机制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提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平台。逐渐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规范、规则和标准等基本框架,有助于推动多边机制创新发展。要坚守多边主义,力促G20峰会机制的发展和完善。要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全球治理制度创新。

  陈建奇提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势,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一是坚持多边主义,支持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倡导更高层面的新型全球化,强化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二是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培育全球发展新动力。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发展新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要加强创新合作,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引领全球发展的技术变革、动力变革。三是坚持包容性发展,通过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共同问题和全球挑战,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尔克表示,期待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提出倡议和方案并推动各国达成共治新理念,采取共治新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为保护全球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