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兰智库社会和经济研究中心刊文探讨欧盟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并提出欧盟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和有竞争力的社会。因此,欧盟所有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都应加大力度升级数字技能。不过,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19年46%的欧盟大型企业缺乏信息和通信技术专家,40%的欧盟企业没有采用任何先进的数字技术。针对欧盟如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如何激活欧盟市场活力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是关键
当前,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已经将数字化转型视为激发欧洲经济的重要契机。对于制药、机械工程、汽车、旅游这些欧盟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更是巩固市场份额、激发企业活力的最佳时机。社会和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卡捷琳娜·卡鲁纳斯卡(Kateryna Karunska)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旦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生产力以及创新力将得到大幅提高,但目前欧洲民众数字技能水平偏低的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欧盟委员会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6—74岁的欧洲人群中,1/6没有数字技能,1/4仅有低水平的数字技能,远低于东亚地区。这导致很多企业在启动数字化转型后难以招聘到相关人才。2012—2019年,欧盟企业通信技术类人才缺口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底,整个欧盟还存在75.6万个通信技术类职位空缺。
此外,欧盟不同国家、行业和部门之间也存在数字化转型差异,南部与东部成员国之间差距非常明显,但平均而言,欧盟43%的劳动力人群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同时,15%的企业雇主认为他们的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无法熟练使用数字技术。有60%的企业亟须拥有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能力的人才;58%的企业需要拥有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人才;58%的企业需要拥有识别客户需求能力的人才;54%的企业需要具备数据管理、数字内容编辑和编程能力人才。可以说,培养具有数字化技能的劳动者,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确保政策有效性
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大型企业具有一定优势,小型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欧盟中小型企业是欧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量劳动力的聚集地。如何进一步增强欧洲人的创业技能,将新技术融入中小型企业之中,成为提振欧洲经济发展的关键。社会和经济研究中心劳动力迁移与劳动力市场部门研究员阿格涅斯卡·库莱萨(Agnieszka Kulesa)认为,在欧盟内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民众更愿意自主创业,如果能够将新的数字化技能、思维与他们的创业理念相融合,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还能有效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对此,欧盟委员会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2006年公布的《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重点关注劳动力群体的终身学习和数字技能培养。2009年公布的《欧洲教育和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确定了四个战略目标,涵盖欧盟不同国家和不同层级的合作内容。这四个战略目标分别是:确保有效的终身学习和流动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更具包容性;在教育培训中提高受教育人群的创造力和创新性。2016年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欧洲新技能议程”,强调数字技能对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该议程还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合作方法,以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增强适应能力。近期,欧盟委员会再次推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以支持欧盟民众使用数字技术和提升数字技能。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调在教育与学习中提高数字技术的使用水平;二是增强劳动者的数字技能;三是通过数据分析改善教育方法。
库莱萨表示,欧盟推出的这一系列支持政策,意在增加民众获得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消除行业壁垒,让欧盟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具创造力的表现赢得国际市场的关注。
形成独特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除了相关政策支持以外,资金支持也不容忽视。为了促进数字技术和创业技能的发展,欧盟及各成员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以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为主。同时,欧洲社会基金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在2014—2020年也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300亿欧元资助。此外,欧盟 “伊拉斯谟+”(Erasmus+)计划也提供了150亿欧元用于支持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发展,并将在2021—2027年间再投入92亿欧元用于支持教育与数字技能发展项目。
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科斯米纳·阿玛里耶伊(Cosmina Amariei)看来,欧盟为促进欧洲数字化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不但提供了各种教育行动计划,还通过了单一数字市场战略计划,参与企业的数量也成倍增加。未来欧盟只有继续加强跨国家、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才能逐渐建立起具有欧盟数字化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构建更加全面和更具包容性欧洲大陆的最强驱动力。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