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9年来,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获得了很大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学界对艺术门类各学科的性质、范畴、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讨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及其学科专业发展,也是学界不断反思和探寻的话题。
学科发展方向仍需深入思考
工艺美术学是研究工艺美术创作实践及其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的学科或专业。在学科性质上,它不仅具有实践价值,而且同艺术学理论研究一样,注重从学理层面探寻工艺美术的发生、演进规律及本质特征。伴随当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有必要在科技和人文学科的进展中不断汲取养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和理论体系。
回顾新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或学科,其建立与发展上下起伏、历经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工艺美术不仅成为当时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也是为国家培养急需实用技能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其产业发展及相应的高等教育都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产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协调配置,工艺美术从1954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的相关专业设置到2012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重设,学科和专业设置的变化使得工艺美术面临构建学科体系和产学研结合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工艺美术的理论研究,发掘中华造物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构建并丰富其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新时期工艺美术研究和工艺美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艺术设计学”取代“工艺美术史论”至今,中国工艺美术的史论研究虽一直延续,但其教学和研究的整体弱化显然不可否认。与同样被冠以“学”字名的其他艺术类专业相比亦可见一斑,如美术史论改为“美术学”,但美术史论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丰硕,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至少可以认为,工艺美术史论的研究和教学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地位及取得的成果难以与美术史在美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相比。就美术史与工艺美术史的各自研究而言,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专著仍停留在学界已有的几本高质量的简史著作,且数量匮乏。而中国美术史方面的著述,从大部头的通史到断代史、专题史及个案的研究成果,无论从质量、体量和数量上都远超过工艺美术史的著作成果。因此,当下中国工艺美术史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继承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学术传统,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面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现实问题,使之为学科建设服务,显然是当下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工艺美术理论研究者的责任所在。
加强工艺美术实践类别的理论梳理
根植于传统优秀手工艺文化沃土的工艺美术,无疑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它不仅反映着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和文脉,更是中国民众历史生活的写照,而且与绘画、音乐、雕塑等纯艺术相比,有更多的物质遗存和文化生态传承。中国民间手工艺等考工类文献著述可谓卷帙浩繁。考古发现和古代传世的大量工艺美术文物和民间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对于工艺美术研究而言,又是一笔巨大而丰富的实物研究资料。因此,中国工艺美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本身,也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工艺文化不仅有着迥然的区别,而且其大量亟待于挖掘和补充的生产工艺问题和历史文化现象,也成为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工艺美术形态建构和历史书写的需要。
工艺美术学是不同工艺美术实践类别的理论梳理和学术探讨。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工艺美术史论研究势必要依托具体的工艺美术创作实践而存在。脱离了具体工艺美术类别的工艺美术研究也是难以成系统和体系的。因此,在工艺美术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中,既要注重综合研究,又要注意把握与具体的工艺美术类别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既要注重传统工艺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形而上的研究,又要关注工艺美术实践的材料、技艺、形态等形而下的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研究的方向、内容及视角等都会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首先要厘清的是工艺美术学科的学理性研究。在工艺美术的理论研究范畴中,史、论、评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传统和基础,从目前工艺美术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其实践和理论两个研究方向各自的系统建构仍需进一步完善。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造物思想
围绕中国工艺美术学科自建立和发展的百年历程的主要发展观念是经世致用。从近代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到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的工艺美术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证明,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建构日常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共同理想,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颁布并指出,“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它“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传统工艺文化不仅需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工艺美术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造物思想、传统技艺、工匠精神、造物伦理,同时又要结合新时期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中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需求,在工艺美术行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熔铸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譬如,2020年工信部按国家加快建设发展“数字基建”的要求,正式启动了工艺美术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这一项目不仅实现了人工智能、5G、大数据、VR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交叉和融合,同时也以数字化的新理念、新手段促进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推动了工艺美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因此,当前工艺美术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需要在艺术学大学科的背景下不断加强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这不仅是工艺美术学科适应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跨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在当代的创造性利用和转化的时代要求。也正因如此,发展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学科才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同当前国家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也不断证明,浸润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资源,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一定历史时期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能集中反映国家和民族在上述领域取得的成就。
彰显自身学科特色与时代价值
作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中国工艺美术学研究不仅要彰显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更要有自身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体系。1997年,张道一在《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建立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艺术学包含三层含义:中国的艺术学、中国人所研究的艺术学、中国艺术之学,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样,中国的工艺美术,也需要建立中国的工艺美术学,它是中国人所研究的工艺美术学,是中国的工艺美术之学。
面对新时期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要求,构建“中国的工艺美术之学”,要坚持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学术主体,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进一步解决工艺美术学科发展中如工艺美术的专业归属、不同类专业之间的教学手段与模式等问题。而探索如何整合、创新工艺美术的学术资源,彰显其中国文化特色、风格和气派,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得以系统建构的逻辑主线。同时,建立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学学科理论体系,还需在尊重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学科和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工艺美术学术理论的创新,把握现当代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趋向和中外相关领域的前沿与动态;关注当下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客观合理地评价历史和现实问题;传承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术,探寻与现代高科技产业技术的融合点。上述几点都是当前工艺美术寻找学科自身优势特色的途径和出发点。
综上,对于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构建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学科体系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与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相呼应,它既是“三大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中国学界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时代体现。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重要理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工艺美术学科。这既是当下工艺美术研究工作者所应遵循的基本思路,也是当下中国工艺美术学科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19ZD2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