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英语在教育全球化中的作用
2020年08月14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4日第198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在当今世界教育体系中,英语似乎无所不在。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地位与重要影响,已经引发学界反思。8月9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斯蒂芬·多布森(Stephen Dobson)等人在“对话”网撰文称,过分强调英语在教育全球化中发挥的作用,会让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现有教育体系付出巨大代价。

  打破“唯英语”教育标准

  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英语并未被整合到国家教学课程中,但英语学习机构、语言课程和国际教育标准却主导了教育体系。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更是以英语的全球影响力宣传其在教育和就业中的作用。

  多布森表示,学生如果能在高中掌握英语技能和获得国际教育资格,便为通向英语世界的著名大学和获得国内外更好的就业机会铺平了道路。然而,接触与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具有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群体之间分配不均,总体来看,全球英语教育主要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这在全球英语熟练度系统内部和那些缺乏此类教育机会的人身上造成了不公。

  多布森以印度尼西亚为案例,对以英语为标准的教育带来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解读。印度尼西亚的英语课程绝大部分仅限于城市地区和有能力负担私立学校费用的家庭。同时,在确定何为优质教育的标准方面,西方国际课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如印度尼西亚仍有219所私立学校按照剑桥国际的标准制定部分课程。

  很大程度上,语言属于某些特定文化。个体需要在社交过程中习得相应语言,并受到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影响。多布森认为,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为衡量标准的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本国文化归属感和积极性格的培育,那教育就失去了更深层的意义。2018年,印度尼西亚教育部发布法规,强调了学校教育应培养的一系列美德和价值观,其中包括诚实、爱国、独立、社会意识、责任感等方面。这些美德与价值观不一定能够通过西方的、“唯英语”的课程标准来衡量,但目前许多学校仍将说英语作为一条黄金标准,忽略了自己国家语言与文化。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国外大学接受英语教育只是众多可能的教育选项之一,而不是唯一选项。

  推动科研多语化发展

  目前来看,英语仍是全球科研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通用语言,这不可避免地为知识的转移制造了障碍。英国剑桥大学生存风险研究中心(CSER)助理研究员天野达也(Tatsuya Amano)表示,事实上,在“谷歌学术”网站进行检索时,会发现大量非英语类科研成果,如果忽略了这些成果,会导致我们对科研体系的理解出现偏差。

  天野达也强调,忽视非英语科学不仅会减少研究人员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还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

  随着英语出版的流行,即使研究人员的母语并非英语,为了提高自身研究的影响力,他们也会选择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甚至一些非英语国家的期刊,也选择以英文形式出版,增加其在全球学界的影响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非英语国家的知识转移出现不平衡。天野达也表示,超越语言障碍需要社会、机构和个人层面都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有影响力的全球评估中,应同等考虑以非英语语种出版的科学文献。

  语言与国家力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历史的视角看,有学者认为,尽管英语在现代世界中似乎处于无懈可击的地位,但并不能保证其未来一直保持这种地位。如今,在经济、技术和文化上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是当今世界英语普及背后的推动力。但是,如果美国失去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世界主导地位,那么其他国家的“语言忠诚度”很可能会转移到新的主导力量上。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