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2020年08月14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4日第1989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王清晨

  日前,由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召开。与会学者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以期共同推动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发展实践深度融合。

  强化文化内生力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从全球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科学和技术进展、演进逻辑与典型类型、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多维思考、研究、认知和治理。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虹认为,黄土高原特别是榆林地区的地域文化,深受自然条件、地缘政治和生产方式的制约与影响,有着鲜明的农牧交错带地域特征,由此发育出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她以陕北民歌为例,提出榆林地区历史文化地理格局下的地域文化因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而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记忆,并成为当下榆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活化的重要资源。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王娜认为,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主体性文化。特别是在牧民占多数的农牧交错区,要在文化导向上以融合农牧民为本位,激发区域社会的文化生产力,使农业和牧业系统实现耦合发展。在乡村社会转型实践中,要实现文化主体性发挥与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耦合。这对于探索农牧交错区乡村建设之路,实现产业发展振兴、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村落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之一,也是民俗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榆林的高家堡、薛家则古城、王家堡村等诸多保存完整的村落是黄土地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继荣表示,应强化黄土地文化内生力,发扬推广边塞文化中蕴含的勤劳睿智、不屈向上的精神,打造西部边塞生态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乡村文化本质上就是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历史固有价值、现实相对价值和未来预期价值三个层面,由此生成的文化经济则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学命题。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亚提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即突破以往学术藩篱,充分融合历史学与文化遗产学,从更加广义的意义上认识民间文献,全面系统地开展民间文化(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乡村文化人才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传承、传播、创新。

  构建治理行动共同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是关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表示,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河主要水源地和泥沙输入地。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实践摸索和深入的理论总结。

  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着眼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性认识,结合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应当把握好坚持生态优先、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产业体系、践行文化自信、创新社会治理等关键节点,精准施策,协同发力,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战略重点由东南向中西北部转移,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不能再局限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危机化解,而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谋划发展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袁祖社认为,我们要创新治理路径,构建涵盖生态价值、生态秩序、生态文化、生态发展方式的良性生态治理体系。同时,积极推动绿色治理理念与治理体制机制相结合,构建起更高层面、更系统化地践行绿色治理理念的治理行动共同体。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