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际发展知识文化的互鉴
2021年04月16日 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16日第2148期 作者:李苍舒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近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仅增进了14亿中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全球的发展事业。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需要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知识指引前进的方向。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就是为了同世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与国际社会有效沟通中国发展知识,分享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实践经验和合作体会。

  国际发展知识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国际发展知识是中国在自身发展道路中总结的可与国际社会一道共享和探索的理念、智慧与思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文化财富。作为文化知识体系,其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知识、国家治理知识、社会发展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

  第一,经济发展知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为18%,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实现了20世纪发展中国家最大规模、最为成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立了要素自由流动、产权有效激励、竞争公平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开发区模式;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在交通运输、水利、生态、公共设施、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国有企业引领经济发展,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凝聚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文化,也是为世界发展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国家治理知识。对比世界上一些国家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暴力蔓延、社会分裂的现象,社会长期稳定是中国创造的另一大奇迹。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安宁、文化繁荣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国际突发公共事件中,中国总结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经验举措。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发展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伟大成果,是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战略部署、领导方式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其现代化的治理经验和治理知识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社会发展知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教育、卫生、妇女权益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各项制度逐步健全,覆盖范围从小到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不断织密保障民生的社会安全网,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素质普遍提升,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普及水平以及各阶段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大幅提升,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获得保障。中国的社会发展正朝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中国各领域的社会发展知识有助于为全球社会发展实践提供独特的经验借鉴。

  第四,可持续发展知识。从生态环保事业的开创探索,到逐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法制化体系,再到推进绿色发展、深化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逐步培育起绿色发展方式,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举措,以及对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知识也能为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发展知识文化的推介与互鉴

  习近平主席指出,“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当前,国内外有关中国发展知识成果不断丰富,应针对国际需求,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加快国际发展知识文化推介,和国际社会一起研究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为全球共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加快国际发展知识文化推介,应做好发展知识的研究和总结。

  发展知识的研究和总结应立足于系统归纳和理论提炼。发展知识是对发展实践的升华,是发展经验成体系的总结和提升。中国拥有丰富的发展实践,但政策主张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进行广泛汇集和深度加工,总结出具有一般意义和广泛价值的规律,进而推动全球发展问题的研究和交流,实现发展知识的互惠共享。

  发展知识的研究和总结应立足于事实和科学。在梳理总结发展知识的过程中,应坚持历史的视角,将中国的发展实践放在历史的社会经济背景中探讨;应坚持国际的视角,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国别横向对比和多视角的分析;应坚持动态的视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提炼和总结发展知识。只有秉持唯实求真的原则,才能全面展示中国发展的复杂性、系统性,才能更好地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

  发展知识的研究与总结应立足于实践和比较。知识来自实践,知识来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真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把握中国发展的脉搏,实际感受中国发展的速度和温度,接中国发展的地气。许多发展理论往往被证明在某个时代或某些国家适用,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不能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实践中产生提炼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完善才能不断发展,也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发展知识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知识的交流和互鉴要注重发展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国的发展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的发展路径抱有重大关切,希望破解中国发展的密码。但一般而言,一国发展程度越高,知识分享水平就越高,一国发展程度越低,其分享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差。这体现在难以把先进的发展知识同本国、本地区的自身发展情况和现状相结合,导致南橘北枳,水土不服。因此,应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方式,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阐述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和实现过程,通过见人、见物、见事的案例研究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呈现中国发展理念,向国际社会有效传递中国声音。

  发展知识的交流和互鉴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国的发展模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中国的发展道路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对中国而言最合适的发展实践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实践。中国梳理总结发展经验和实践,是为其他国家在制定本国发展战略和方案时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参考。中国应始终坚持在平等包容的基础上分享发展知识,补充知识体系,帮助有迫切发展需求的国家根据自身禀赋特点,探索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发展知识的交流和互鉴要注重吸纳各国的成功经验。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仍存在困难和挑战,仍然需要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中国应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继续推进与多双边开发机构的知识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和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发展等领域,总结提炼各国先进的知识理念和发展经验,推动中国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解决人类绝大多数问题的总钥匙、总开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带来的巨大挑战,唯有尊重彼此的发展选择,相互借鉴发展经验,才能让不同发展道路交汇在成功的彼岸,让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唯有秉承唯实求真、合作包容、交流互鉴的价值理念,多方式、多途径推动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国际发展知识文化推介,才能更好贡献于中国发展经验总结交流这项伟大事业,增强中国在发展各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知识中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