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历史性成就的方法论总结,标志着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建设的理论自觉不断提升,又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南。
系统观念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整个自然界不仅是运动的、发展的、前进的,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且各个领域内部和领域之间存在着“近乎系统的形式”的内在联系。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进一步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看作“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中的有机体”,而非“坚实的结晶体”。他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做法,主张它们是生产方式这一“有机整体”内部既有差别又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出发,运用经济范畴揭示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演变,从而构建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念开启了社会科学中的现代系统方法,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系统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时多次强调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两次提到“系统的观点”。在谈到创新发展时,他指出,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在谈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时,他又要求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到,“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系统发展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谋划的新布局和新方略,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无一不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的范例。可见,系统观点、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需要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愈演愈烈。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是对当前国际格局和全球形势发展的准确概括与深刻揭示,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就其整体而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就其内在趋势而言,国际力量的对比关系出现了转折变化,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中心从北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迁移,世界权力从西方世界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大国博弈加剧推动国际体系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前所未有地影响着各国的生活习惯、金融运行、经济规则、社会治理和政治运动。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国际格局演变,导致中国在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之下压力增大、挑战增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样的大变局“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仍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尽管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经济结构内部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领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经济、民生、文化和民主法治等领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与扩大,不仅包括满足基本生存所必需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包括人们在实现温饱之后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内部挑战。
以系统观念指导规划建设蓝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
《建议》的分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系统。《建议》的分论共12个部分,分别阐述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并作出了工作部署。在这些内容中,不仅处处可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且这些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例如,《建议》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而且要优化科研力量配置和资源共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构建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等;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双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要以创新驱动,而且要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产业门类关系协调,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等。
在《建议》分论的各个部分,从系统观念出发提出的要求也比比皆是。一方面,《建议》要求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重体系,如“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另一方面,《建议》细化了系统内部的诸多环节,强调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例如,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要做到“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做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等。
总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作的战略安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坚持以系统观念科学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更深层次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192DA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