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21日 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1日第2073期 作者:吴磊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到2022年,高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明显加强,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高校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苏州大学在开展美育工作过程中,积极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以美育人

  学校美育课程教学不仅是情感教育,也通过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实现以美引善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知美、尚美。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美善统一、尽善尽美,只有富于“善”的意味,美才有更高价值。网络自媒体的兴起与传播给学校美育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网络自媒体以其媒体流量逻辑推动部分作品成为网络热点,而这些网络热点作品因为缺少内在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涵,给学生审美观念的形塑带来了挑战。

  针对网络时代学生审美追求的变化,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为此,学校在开展美育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引领、价值引领,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够区别美与丑、好与坏;另一方面,通过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探索以学生喜欢的新形式来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判断。原创歌曲《时代青年,伟大梦想》用说唱的形式,表达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感悟;以知名校友、女英烈白丁香为原型谱写的歌曲《请别忘了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朗诵作品《校庆典礼上的婚礼》以蚕丝专家郑辟疆、费达生伉俪为原型,旨在用他们为新中国蚕丝业奋斗终生的精神,激发青年学习、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情怀;小品《为您拍张婚纱照》以学子感恩后勤叔叔阿姨的真实事件为基础,激发青年学习、践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以文化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审美形态,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文化根源,为新时代美育发展提供了精神底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多元审美文化在我国传播,拓展了我国学校美育的内容与实践方式,但也使我国传统的审美感知方式与表达方式面临传承挑战。一些学生不了解适用于中国作品的理解方式,以对待西方艺术作品的方式来理解中国的艺术作品,或以西方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中国艺术作品,这导致了学生理解的偏差以及认识的差异。

  学校在开展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多开展以传统艺术为载体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中华传统美育独特的审美理解方式与审美表达方式。苏州大学在开展新时代学校美育的过程中从两个方面入手,培育学生的传统美育精神。一是开展传统艺术体验活动,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戏曲表演名家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二是开展传统文化资源的教学转化,拓展学校传统美育课程资源,为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如立足地缘优势,整合校内外优质研究资源,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美育文化。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资源,开展相应的美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中华美育精神的理解。

  以美促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成为新时代美育的重要主题。

  美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实践过程中,个性化的多角度理解、丰富的想象空间、自由的表现形式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提供了良好途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指导思想部分的重要内容,重视美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美育教学应着重关注学校美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通过学校美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此,苏州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一是开展美育创意实践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如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编创舞蹈动作,给学生编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空间。二是在美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美育。唯有坚持传承和创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促新,才能真正回答好“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高校美育“三问”。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四位一体’美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2019JSJG17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