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0年12月21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1日第207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八次专题研讨会暨黄河论坛·鲁青论坛在济南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推进流域生态保护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干杰表示,山东省一定要用足用好重大国家战略,与各省区携手并肩、合作共赢,积极推动黄河流域产业协作、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携手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黄事业,优化治黄战略与规划。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认为,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是沿黄各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介绍,经过70多年的治理,黄河流域的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及包含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的“三个黄河”的构建,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建设、滩区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历史性改善。

  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刘以雷认为,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培根铸魂之举,是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之源。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建议,学术界要深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找准适合黄河流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研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破解流域发展突出问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看到发展潜力,也要正视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基于对黄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认为,黄河流域资源蕴含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黄河治理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其中缺水与生态问题非常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水少问题,方可长治久安。黄河治理需要突出重点,系统治理,深入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科学研究,他建议围绕山东省黄河段与黄河口三角区进行综合研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黄三角”经济带。

  调整用水结构可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建议,以历史用水量为基数,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用水量为基数,收取水资源费,并按照断面的水量分配水资源费;以人口和流域面积为基数确定水权。通过市场思路解决用水结构调整,提高用水效率,解决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

  黄河流域地处北部,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慢,域内各地联系紧密性不高,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创新和内生动力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是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在流域层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共同体、创新共同体、产业共同体和城市共同体,在区域层面打造城乡发展共同体和乡村发展共同体,以此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

  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会学者从多维视角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把握六个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出,选择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应坚持分类指导,以分工为基础,推进地区间的协同联动;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为底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标本兼治,以水资源调控为主题,优化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护;坚持“两端”突破,以强化重点地区发展为抓手,推动流域整体提升;坚持战略引领,以创新平台为支撑,提升内生动力与外联水平。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看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以调整农业结构包括耕地结构、发展生态大农业为基础;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加快黄河流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总的要求,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认为,要把握好人民幸福函数,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设计好生产函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走廊;要从部门、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全面观察、分析和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刘以雷认为,高起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应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坚持节约优先和保护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化产业;打造沿黄河流域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市群。同时,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的结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远景规划的结合,统筹衔接,形成政策合力。

  黄河安澜是国家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统筹治理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建议,治理黄河流域,要按照空间均衡的原则,以流域和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黄河水资源的管控体系,将人民共享作为流域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半岛将建设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和重要支撑地带,需要高度重视“两大抓手”。其一是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形成平衡南北、协同东西的区域发展大格局;其二是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实现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发展区域的联通和融合,吸引要素集聚,增强综合竞争力。

  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山东大学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