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 培育时代新人
2020年12月18日 13: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8日第2072期 作者:高利红

  专业史是以某一专业为对象,研究其历史发展状况的学科,如经济史、法律史、商业史、财政史、会计史等。专业史的出现是近现代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逐步深入和细化的产物。作为理论性、基础性研究,专业史在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中具有核心基础地位,为学科发展提供更深沉、更持久、最本质、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如中国法律史是近代以来我国最早创建的本国法学学科之一,中国经济史是最富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科。二者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本土历史经验与思想理论支持,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和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史学具有综合、跨学科的性质,专业史的研究范式使得其学科体系表现出延展性和开放性。专业史学科是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汇处和观察哨,是能涵盖容纳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专业史学科,能够破解学科目录层级管理与知识融合发展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相关学科的转型升级和方法论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从单纯的中国国家发展史与阶级斗争发展史扩大至中国社会发展史,进而扩展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从笼统的中国史细化为专门地方史、区域史,进而产生了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黔等区域社会史与区域文化史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区域考古学与区域社会史、区域文化史自觉地结成学术联盟。近20年来,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研究成果涉及区域化的社会史、经济史、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水利史、航运史、艺术史、宗教史、风俗史、科技史、环境史等领域。受社会史学、人类史学、区域史学的影响,中国经济史、法律史学界针对某些具体的经济法律现象进行了专业化的发掘。如楚地简帛文献、诉讼档案、江南土地制度、民商事习惯与讼师讼学、汉水流域的河运规则、上海和汉口钱庄的金融习惯法、徽州等地大量土地契约中的会计文书和契约习惯法、各种民间纠纷的解决机制、江南宗族法、西南少数民族法等。其中的相关学术成果,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需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史学科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缘起于中原,发展于江城,首任校长即为史学大家范文澜。作为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人文社科类大学,学校专业史学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开拓积累,学校在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法律史、会计史等领域的研究成绩斐然。法律史学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早的三个法学博士点之一,也是全国法学最早的二级博士点之一(2003年)。经济思想史学科是全国较早招收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1982年)和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1983年),被誉为全国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经济史学科创建于1953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高校的同类研究领域中处于最前列。赵德馨教授在全国首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会计史在郭道扬教授团队的努力下,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会计史研究的高地,对拓展中国会计学在世界的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应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和历史研究的重大使命,学校整合法律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会计史等学科研究力量,创建中南历史研究院这一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机构,通过学科交叉、资源互补,结合长时段的构造史(自然地理环境史)、中时段的动态史(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心态史)、短时段的事件史生活史,致力于构建立体的区域经济法律文化体系,发掘地方区域特色,整理本土政经资源,弘扬荆楚历史文化,助力区域环境发展,把握学科学术自主,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以环境法史为例,相关研究旨在探研全球环境变迁与重大历史政治变故之间可能的互动因缘,比较中华文明生衍背后的气象环境因素,反思人类理性观与历史变迁关系,系统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流域生态治理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建构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观及环境法体系。法社会史研究聚焦汉口码头文化中的江湖规则、两湖平原乡村江湖秩序、上海会审公廨对传统法制冲击等,探讨晚清近代长江流域城市地域空间的兴起。相关研究表明,在伴随着晚清近代长江流域城市地域空间的兴起所产生的社会组织中,以利益结合成的团体演生出中国底层社会的“非正式管理”机制。该机制形成的“江湖秩序”才是与传统中国伦常关系与律典体系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真实的“活法”秩序。商业因素、基层自治和殖民地化冲击传统宗法国家法制,强化了区域法规则秩序的特色。

  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秉持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历史与现实融通的原则。中南历史研究院通过学科交叉汇聚,突破传统单一学科培养方式,培养德性与能力健全均衡的复合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该研究院已经推出“中国会计文明史”“传统社会中的法律生活”“当代中国法治”等“读懂中国”系列通识课程。正如康德在《何谓启蒙》中所说,启蒙就是人类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学校通过建立为学生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开阔视野、强化通识的跨学科教学,溯历史、观现实、论新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讲好传统社会中的经济法律故事,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坚定道路自信,激发使命担当。

  扎根中国大地,创造性地传承、创新性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基。通过整合专业史研究,学校将继续牢牢把握学科自主权,培养民族复兴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中书写“双一流”建设奋进新时代的历史答卷。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