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智库英国外交政策集团发布了该智库主任索菲亚·加斯顿(Sophia Gaston)与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Rana Mitter)合著的研究报告《黄金期之后:重构英中交流》,为英国政府制定和开展与中国的交流政策建言。米特近日接受了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采访,并对报告作了进一步解读。
《黄金期之后:重构英中交流》报告探讨了诸多主题,包括未来英中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英国的基础设施、供应链、高等教育、农业等领域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软实力,英国民众对中国认知的变化情况,深化英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历史、社会的了解,以及加强与在英华人群体联系的必要性等。此外,还强调了文化、教育在强化英中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米特表示,几年前,英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如今,中国作为全球事务重要参与者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更加紧迫。
英中两国在对彼此的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米特表示,中国虽然人口数量较大,但对英国的了解较为充分,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与认知;而英国对中国的了解还十分局限。在加深对中国的认识方面,英国任重道远,急需加快步伐。尽管现在有很多机构如英中协会等,已经在尝试鼓励和支持英国民众了解更多有关中国的知识,但人们对中国认识水平的提高还十分缓慢。
对于如何弥补英国民众对中国了解不足的问题,米特认为,除了提倡英国人学习汉语之外,还需要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在他看来,人们应全方位了解中国,包括古代中国、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等。
米特认为,英国开展对华交流的主要问题在于通过扩大了解,跳出西方国家的常规范式,认识到英中两国价值体系中存在的一定差异。与此同时,要看到彼此之间诸多的相通点,这些相通点是开展双边交流的有效切入点。例如,中国与英国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中国有很多大思想家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与英国重视教育的理念十分契合。英国还应认识到这是两国文化的重要连接点。此外,在英中交流中,要特别重视历史因素。英方应当承认过去殖民和侵略给中国及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伤害。与此同时,英中两国人民之间也有很多共同合作的故事值得讲述。
另外,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组织机构有责任发挥作用,让在英国的海外华人更好地参与到英中人文交往中。在英国的华人群体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英方应当更多地聆听他们的声音,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协力开展双边交流。
米特表示,只有加深对中国及其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加强与中国的交往,英国才能从中发现机遇,并展开真诚、友好的双边对话。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