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县域消费特点与促进路径
2020年11月25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5日第2055期 作者:唐晓旺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县域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天地,成为打通内外两个循环的金钥匙。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应培育消费信心,创新供给方式,破除人们“不能消费、不愿消费、不敢消费”的障碍,提振县域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县域消费具有较大潜力

  县域消费是“双循环”的重要通道。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内外循环通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比作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大中城市是主血管,县域经济就是支血管。“双循环”是否通畅,不但取决于主血管是否通畅,也取决于众多支血管是否通畅。长期以来,县域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的短板,其内循环的通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亟须大力提振县域消费,尽快打通“双循环”的任督二脉,让国民经济的众多支血管通畅起来。

  县域消费是“双循环”的基础动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重中之重。消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县域消费市场已成为全国消费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1.8%,这些巨量的县域人口是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所在。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很快,整体实力快速提升。2019年我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1.0%。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财力支撑,成为促进内循环发展的基础动力。

  县域消费是“双循环”的潜在空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开创潜在消费新空间成为关键所在。县域地区居民尽管月收入不高,但大部分居民并无房贷压力,据统计41.0%的居民户有房无贷,其住房压力远小于大中城市居民,具有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潜在空间。同时,在县域地区,还存在很多没有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如文化、休闲、健康、旅游。随着县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升级必将带来消费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厘清扩大县域消费的制约因素

  收入水平偏低制约着县域居民的消费能力。从收入来看,我国县域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同时还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失地农村居民和贫困群体。这些人收入水平不高,而且缺乏稳定性,他们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成为县域消费增长的重要制约。同时,广大县域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缺乏必要的抵押物,消费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对消费的金融支持不足,也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软硬件环境不佳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在广大县域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商品有效供给不足,成为扩大消费的桎梏。很多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排水系统不完善,互联网信号差,家电消费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文化、娱乐、旅游、健康等新兴业态,由于县域市场供给方式落后,也存在着大量的潜在需求。此外,在广大县域地区,“假冒伪劣”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居民维权成本较高,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制约着县域消费的扩大。

  社会保障水平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信心。当前,我国县域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普遍“不敢消费”。在很多县域地区特别是农村,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催生居民储蓄动机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以应对未来不时之需。这些预防性储蓄挤占了居民消费空间,成为县域消费增长的重要障碍。

  促进县域消费的路径探索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县域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促进县域消费增长,首要任务是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力推动县域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可建立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购销体系,进而不断增加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设施农业,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优化县域消费软硬件环境,培育消费新模式,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从软件环境看,大力发展县域消费信贷,可提高金融对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可提高农村居民抗风险能力;大力完善市场监管,可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快推进消费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可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从硬件环境看,优化电力、燃气、给排水、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设施,可激发县域潜在的消费需求。

  提高县域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县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为居民增加消费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优化县域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县域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此外,还应加快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基础性公共服务,解决内循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