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2020年11月25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5日第2055期 作者:王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应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的新变化新特点,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有的放矢,为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突出普惠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普惠金融体系应重点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等方面,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贷支持,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加大绿色信贷投放,重点支持以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等为代表的县域绿色工业项目建设。同时,着力支持县域幸福产业、绿色金融、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支持农村“双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及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研究创新“创业贷”,围绕“双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双创”人员资金需求等提供全方位配套金融服务。

  突出普惠金融支持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线上消费方式逐步渗透,消费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因此,应围绕农村消费升级新要求,大力拓展农民进城购房、自建房、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加大对养老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快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可以通过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应用,研发标准化网络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打造自助式消费贷款平台。创新推广惠农保险、惠农理财、惠农基金等符合农民特点的金融产品,切实做好农户和农业转移人口金融服务工作,从而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突出普惠金融保护市场主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加大普惠金融对县域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必要举措。加强政策宣传,将政策宣传与银行服务推广紧密结合,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直播与互动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促进金融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提高金融政策的知晓度。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以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争取做到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拓宽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在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融资。不断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功能,形成金融合力,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突出普惠金融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切实改进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效能。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规划要求,加强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应重点支持县域路网、电网、通信、环境治理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县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等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合作,通过专项金融产品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积极支持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围绕县域城区改造、安居房建设、农村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

  突出普惠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扶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准确把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抓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关系到巩固脱贫成效和接续乡村振兴。应主动融入地方扶贫攻坚大局,针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调整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支持,积极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向生产动能转化。注重建立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贫困户一起分享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成果。抓好金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持续增加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发挥好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性资金的结构优化功能,增进贫困户信用贷款获取,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抓好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切实拓宽贫困地区抵押物范围,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处置变现等配套措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业务,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