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军民健康 奠定胜利基础
2020年09月02日 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日第2002期 作者:张瑞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早在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起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察冀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有助于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通过对具体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展示了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面,总结其经验可为我们今天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借鉴。

  提供有力保障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处内陆,自然环境恶劣,一些乡村常有疫病发生。抗战期间,日军曾对根据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给军民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为减少疫病对根据地军民的侵扰,根据地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以改善军民生存状况,保障其有较为健康的体魄投入抗日战争和生产斗争。

  设立新式医疗卫生机构。晋察冀根据地医疗系统以军区和边区政府为依托。1937年11月13日,成立军区卫生部,部长为叶青山,下设有管理科、医务科、材料科,后来又增设了保健科。1942年7月10日,军区组织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医药指导委员会,殷希彭、刘璞为正副主任,以加强对医药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另外,军区还建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后方医院、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军区直属休养所、白求恩卫生学校以及伯华制药厂等。在各个二级军区及其下属军分区设有卫生部,以此领导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各个军分区也建有后方医院、休养所和卫生队。晋察冀边区卫生行政工作则由民政处负责。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政府设立民政处,下属的各专区和各县也相应设立民政部门,各地医疗卫生工作均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各村则由民政委员会负责。1945年,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民政处又增设了卫生干部,行署设立了卫生科,专署、县政府等机构分别设立了卫生指导员,主要负责统计和调查研究,并推动卫生工作的开展。

  引进和培养医护人员。由于对敌作战频繁,救治伤员的医疗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尽快解决医护人才匮乏的问题,根据地请求上级尽量多派遣一些医务骨干支持边区卫生医疗工作。1938年,延安中央军委卫生学校选派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到晋察冀根据地工作。1939年,延安总部和第120师又调给冀中军区一批卫生干部。此外,边区还争取到国际援华医疗队的白求恩、柯棣华、爱德华、巴苏华等。1938年,晋察冀军区卫生部举办了医务干部训练班、司药训练班、看护员训练班。此外,白求恩卫生学校为边区培养了各类初、中级卫生人员,还培养了一批高级医务人员和卫生干部,极大充实了晋察冀边区的医务人员队伍。

  提高军民健康水平

  疫病流行严重损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所以改善晋察冀边区群众卫生条件,成为当时极为迫切的要求。因此,边区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保护广大军民的身心健康。

  开展妇幼保健,成为边区卫生工作的重点。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颁布的《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第十四条规定:实行优良的家庭教育,养成儿童优良的生活习惯,开展孕妇儿童保健工作。在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之后,1941年1月,晋察冀边区成立了分会,除办有边区保育院外,还设法推动边区的儿童卫生运动。1941年7月27日,边区行政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保护妇女干部及其婴儿的决定》提出:政府每月应发给妇女干部卫生费五角,并按身体的强弱,酌量给予休息一天至三天。产妇有六周的产假,并发放一定的生产费。1945年,晋察冀军区又派专人帮助边区妇联训练助产人员,1944—1945年,军区共计帮助地方各级政权训练助产士67人。

  服务基层民众,帮助群众解决医疗问题。晋察冀军区于1944年发出指示,要求卫生部门要热心为地方群众看好病,搞好服务。军区政委姜齐贤在军区直属干部会议上,号召开展边区卫生建设,提出务必把为群众治病列为本职工作之一。在这一指示下,军区卫生部拟定了具体执行办法,各级卫生部门更加积极开展卫生运动,以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如1944年在易县、阜平、灵寿分别建立了三处民众诊疗所,命名为新华诊疗所。晋察冀边区三分区在派专门人员与县、区政权共同开展地方卫生建设过程中,也积极组织医药合作社。

  普及卫生防疫知识

  晋察冀边区政府于1941年发出开展清洁卫生运动的号召,随后各地也相继通过不同形式宣传清洁卫生运动。根据地的卫生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疫病流行期,深入乡村田间,以不同的形式,包括黑板报、讲课、编印卫生教材、出卫生画报等方式,帮助群众搞好环境卫生,讲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如定唐支队与地方成立军民卫生委员会,并根据当时疾病情形印发《预防可怕的肺炎!》《什么是瘟病?》等卫生小册子;军区第二军分区19团举行群众卫生座谈会;军区政治部出版卫生墙报等。这些措施使当地群众摆脱了旧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促进了军民团结。

  总之,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开展的卫生医疗事业,是根据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卫生医疗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社会多年的卫生习惯,提高了军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晋察冀根据地提出的医疗卫生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重视开展以群众清洁卫生运动为主的防疫方式,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