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书写脱贫攻坚新答卷
2020年09月02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日第200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沂蒙山区,既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也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两大“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目前,沂蒙山区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临沂市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当地正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充分运用产业扶贫手段

  走进临沂市兰陵压油沟旅游生态休闲风景区,一条清澈的小溪沿着山谷蜿蜒流过。小溪两侧,绿树掩映着一排排整齐的石头房屋。这些油坊、酒坊、竹编坊展示着当地的传统技艺,置身其中,让人仿佛回到了鲁南传统的田园农家村落。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压油沟村是山东省定扶贫重点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81人,低保人口3人。2015年,基于压油沟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当地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保护性开发建设,对原居民进行了搬迁,并将居民原有房屋改造成为民宿、传统手工作坊等经营场所。村民在景区从事保洁、安保、建设等工作,也可以从事传统作坊经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充分运用产业扶贫手段,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产业扶贫的目标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贫困地区能否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是一个关键性举措。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贫困地区民众提供稳定就业和可持续性收入,进而形成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能有效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压油沟村的脱贫致富路是沂蒙山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临沂市将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逐步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脱贫路径。据临沂市扶贫办副主任管佃如介绍,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电商扶贫、建设光伏项目、激活旅游扶贫等政策措施,临沂市已经逐渐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径,并在新发展模式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多个领域和层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向德平认为,中国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社会扶贫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及群众个人通过资源投放、经验分享等方式,积极推动反贫困事业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脱贫攻坚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政府各部门精心规划、精准落实,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效。临沂市注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行业共建、社会帮建、能人领建、协作援建的良好局面。

  临沂市委副书记、兰陵县委书记任刚介绍,临沂市各部门单位对上争取、对下指导、横向协调,确保行业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地,让贫困群众得实惠、真受益。农业部门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扶贫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农村改革推动脱贫工程、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五大工程”,实现农业龙头企业联村带户、经营主体入村帮户,有力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旅游部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开发,鼓励引导村集体和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经营、直接就业、房屋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经营。文化部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行动,提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让贫困群众“动起来、乐起来、富起来”。

  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社会帮建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也是临沂市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临沂市副市长郑连胜介绍,在脱贫攻坚中,临沂市构建了“一平台、一张网、一基金”体系。“一平台”即爱心众筹公益捐赠平台。统筹整合各类爱心、慈善、公益等社会资源,纳入该平台统一登记、储存、管理、发放,实现了供需精准化对接。“一张网”即社会扶贫志愿网络。实施“沂蒙志愿扶贫计划”,已有2.6万个志愿家庭结对帮扶2.3万个贫困家庭,并组织1.6万名志愿者帮扶7590名孤贫儿童和鳏寡孤独老人。“一基金”即发挥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临沂办事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乡村能人领建作用,是临沂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代村从集体负债380万元发展到全村各产业总产值26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张勇认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选配好农村发展带头人,发挥好“头雁效应”,形成“雁阵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加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临沂市下一阶段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从显性的绝对贫困治理转向较为隐性的相对贫困治理。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治理相对贫困将会成为减贫工作的核心。对相对贫困的治理就不能像脱贫攻坚那样展开,而是需要通过建设长效机制来实现。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止返贫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认为,防止返贫要对脱贫户定期回访,及时发现返贫户,并将他们纳入帮扶范围。要定期对脱贫村开展“回头看”,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防止贫困发生率反弹,确保脱贫攻坚质量。

  对于如何预防返贫,临沂市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新举措、新方法。记者了解到,当地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合作,提升了沂蒙脱贫攻坚指挥平台信息化水平。当地还为贫困户生成每户独有的实名制二维码,通过扫码实现帮扶动态及时录入、帮扶需求及时采集、脱贫质量及时核实,对脱贫质效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监测。2019年底,该系统已上传帮扶记录49.1万条,采集帮扶需求2.4万条。

  构建持续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是临沂市在脱贫攻坚完成后开展下一步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临沂市扶贫办主任王康亮告诉记者,临沂市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作为重点,强化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加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具体而言,一要坚持规划引领。聘请中国科学院专家,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临沂市精准脱贫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探索建立多层次的扶贫产业布局、后续扶持政策、返贫防范与认证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要开展相对贫困治理试点。在沂南、沂水两县开展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试点工作,探索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标准范围、路径方法和体制机制,争取为全市的相对贫困治理工作蹚出路子、提供示范。三要强化政策保障。对全市社会救助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实现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高标准实现应帮全帮、应保全保、应兜全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