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劳动教育:家庭的应为与可为
2020年06月19日 00: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9日第1951期 作者:张小永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早期儿童劳动教育,更是有许多的应为与可为。

  家庭应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家庭是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上学龄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其只有在劳动过程中切身体验,才能真正获得有关劳动的经验,形成对劳动的认识,产生积极的劳动情感,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人生存、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自我劳动和维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家务劳动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真实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龄前儿童加深对劳动的感悟,引导他们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成长。因此,家庭应是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劳动教育没有家庭的参与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家长是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作为社会群体中最亲密的团体,亲子之间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使家长更容易关注和了解孩子,更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指导,更能够成为孩子劳动实践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长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劳动机会、帮助其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重视其在劳动中的心理体验、使其享受劳动的成果。对孩子实施早期家庭劳动教育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家庭生活是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生活具有易感知、易接受、易奏效的特点。劳动教育是贴近儿童、贴近生活的教育,家庭生活中处处有劳动,充满了劳动教育的机会,劳动就在儿童身边,可以“拾来即教”,无需家长再“绞尽脑汁”。

  家庭教育可聚力而发,充分实现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价值。第一,崇尚劳动,树立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儿童只有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行动的动力。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的情感关系使家长的观念、态度特别容易被孩子所接纳。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传递健康的劳动观念,培育孩子的劳动精神,引导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自己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孩子体会劳动的意义,进而投入劳动,形成习惯。第二,提供机会,培养爱好。劳动是儿童的权利,家长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创造劳动条件,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潜能。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劳动实践中爱上劳动。对于年幼儿童来说,一方面家长所提供的劳动机会应注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提供孩子力所能及的独立劳动,比如自己穿衣服、鞋袜等自我服务的活动和摆碗筷、擦桌子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也可以邀请孩子跟随家长一起从事家务劳动,比如包饺子、整理房间等,使儿童在实践中产生对劳动的喜爱。另一方面,家长提供劳动机会时要注意适时、适量。在分配劳动任务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已经具备的能力用心安排,不能因嫌麻烦而包办代替,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第三,及时鼓励,建立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劳动首先是孩子情感生活的范畴,只有当劳动给孩子带来快乐时,他才渴望劳动。劳动的快乐越深刻,孩子就越珍惜自己的荣誉,越清楚地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荣誉。劳动的快乐是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出现主动参与劳动的行为时,家长应该积极对待其劳动成果并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孩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当孩子在劳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同样需要及时帮助其分析原因,跟孩子一起想办法,鼓励孩子战胜困难,体验胜利的喜悦,帮助孩子在劳动的快乐中建立起对劳动的信心。第四,树立榜样,养成习惯。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比简单说教更有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待劳动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在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家长更应当是孩子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不论从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中,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把自己与孩子割裂开来,过于单方面强调孩子应当如何。家长应真正时时、处处、事事做孩子的表率,使孩子在榜样的引领下,养成爱劳动、愿劳动、会劳动的良好习惯。

  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正如《意见》中指出的“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应承担责任,发挥独特作用,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