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06月19日 0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9日第1951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深圳6月18日电 (记者李永杰)深圳大学近日在线举办“后疫情时代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网络学术论坛。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祁述裕看来,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增长乏力和动力不足两大挑战,主要体现为科技动力不足、体制创新能力不足。要改善这一状况,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企业税费,为文化企业松绑;二是放宽市场准入主体,为文化市场松绑;三是加强科学监管,为文化内容创造松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认为,有必要建立文化应急管理体系,将文化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之中,完善应急事件信息传播机制。
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文旅增长。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看来,推动构建高价值城市文旅产业空间,需要重点关注四个类型:继续推进以文化遗产传承、功能活化为主的遗产活化空间;积极打造以品质生活体验和共享为主的体验空间;以极具文化内涵的新业态、新产业和新生产力为主的文化创新空间;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展览的多维展示空间。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表示,文化业态的创新还有赖于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有分有合、以分为体、以合为用的文化业态将成为新兴文化生态。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傅才武将各地对文化产业的扶助政策分为企业优先和消费优先两类。前者主要体现为,通过对文旅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社会保险等政策,实现对相关企业的直接补贴。后者则主要体现为,通过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企业等领域发放消费惠民卡,激发市场潜力,带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