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多层次文人生活图景
2020年05月20日 03: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0日第1929期 作者:朱万曙

  晚清民初以来,尺牍研究蔚然兴起。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文学史料的拓展,文人尺牍的文献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整理工作方兴未艾。王定勇点校的《尺牍友声集》(黄山书社2019年11月版)是尺牍文献整理的一部力作。编撰者是集盐商、文人、选家、书贾于一身的张潮,其独特身份决定了这批尺牍的文献价值。张潮从事书籍编刻30余年,其间围绕选刻事宜与四方文人鱼雁往来不断。作为清初文人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这批尺牍展现了文人思想行为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多层次的文人生活图景。
  
 
  再现张潮刻书事业
  
  徽人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侨寓扬州。至迟从康熙十六年(1677)起开始编书刻书,编刻活动持续至康熙四十六年。友人来信结集为《尺牍友声》,张潮去信结集为《尺牍偶存》,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张潮一生的事业和康熙朝的文坛生态。

  张潮不仅凭一己之力,编刻了《虞初新志》和《昭代丛书》,以“诒清堂”堂号刊行;还和杭州王晫联手打造《檀几丛书》,由王氏“霞举堂”刊行。张潮一生于选政用力最勤,且有鲜明的事功意识。他在《与朱其恭》中表露心声:“盖我辈既不能有立德立功之实事,便当于立言中图不朽耳。”诒清堂书坊由其父张习孔所创,原是家刻,张潮将其扩大为坊刻并名扬天下。

  《尺牍友声集》收录张潮往来尺牍1466通,内容包括沟通朋友情谊、评骘诗词文章、交流学术观点、商讨编辑刊刻。张潮的编辑理念与刊刻过程,均真实而完整地记录在尺牍当中。他从事选政的意图非常明确,并充分考虑读者接受力。为此,他专门研究《汉魏丛书》《唐宋丛书》《津逮秘书》《眉公秘籍》《百川学海》《说郛》《稗海》等前代丛书,参酌其优劣得失,自订体例。张潮选文,注重时贤之作,他还主张图书有益于人生日用,强调“经济救时之学”。他坚持组稿与入选的标准,甚至不近人情。《复戴田有》云:“《孑遗》大著向蒙惠读,笔力可继班马,心绝爱之。缘拙选名《昭代丛书》,故不便以明季流寇之惨录入。”断然拒绝了戴名世入选丛书的请求。

  张潮操持选政并非偶然。清初,当代人选当代诗文成为一种潮流。选家魏耕言道:“近来诗人云起,作者如林,选本亦富。见诸坊客者,无虑二十余部。他如一郡专选,亦不下十余种。或专稿,或数子合稿,或一时倡和成编者,又数十百家。”张潮活动的江浙一带,更是当时选本编选的集中地,张氏交游圈中亦不乏善操选政者。就文化传统而论,自明中叶以来,徽州人士挟雄厚资财进军出版领域,于编选、刊刻两擅其胜,张潮可谓清初刻书家中的佼佼者。
  
  实录文人社会生活
  
  张潮辑刻之书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的持久声誉。在创作、选文、出版过程中,他结成了文人社交网络,这个网络贯通东西南北,横跨政商文坛,关涉康熙年间的文学创作及评点、图书出版及流通、文人交游及唱和,反映了具体多样的文坛生态。

  张潮选文刻书不重盈利,更重邀名,乐于将书“广赠同人,嘉与后学”,受赠者往往报以感谢和赞誉。张潮凭借财力支撑与书坊之便,出资刻印了吴绮《天都振雅》、黄泰来《清诗片玉集》、余怀《冷云集》、卓尔堪《遗民诗》。作者或选家由于囊中羞涩,常向张潮求助。张潮在捐资助刻之余,坦然署名“参阅”。邓汉仪《诗观》、卓尔堪《曹陶谢三家诗》、陈鼎《留溪外传》、张中逵《四书尊注会意解》均是如此。文人于此不仅毫无异议,而且心存感激。对于偶尔出现的质疑之声,张潮的回答是:“潮止列名参阅,岂捐梓者不可参阅耶?”张潮的慷慨捐资,对保存一代文献功不可没。

  张潮连续不断出版书信集,逐渐累积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庞大网络,社交关系得以建立并日益巩固,以至文人因尺牍入选为荣。康熙年间跨越三十年的书信往来,使得以张潮为中心的文人社交网络具体可感。张潮乐于资助困顿文人,有加无已。《尺牍友声》中此类信札多达50通,病弱者求医问药、饥寒者索取衣食、游者讨要盘缠、亡故者望得其安葬抚恤。张潮有求必应,远近文人在尺牍中一再称颂张潮的“雅爱”“高情”“照拂”和“馈赆”。遗民诗人李淦在尺牍中赞道:“当今之世,拥赀自厚者,多以持筹会计为事,趋炎附势为能,逢寒士狂生则远之,四方之名流奇人至则避之。若先生之著书不倦,求贤若渴,此岂可多得哉。”“为稻粱谋”的落魄举动,真实反映了文人生活的艰难处境。

  《尺牍友声集》涉及作者300余人,包容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个阶层。文坛巨擘有王士禛、孔尚任、施闰章、朱彝尊等,文人才子有冒辟疆、尤侗、余怀、吴绮、卓尔堪、顾彩等,知名学者有毛际可、毛奇龄、阎若璩等,书画名家有恽寿平、石涛、査士标、八大山人,清室贵胄有安郡王马尔浑、勤郡王岳端,朝廷重臣有张英、宋荦、博尔都,还有方外僧道、西洋学士以及众多声名不显者。尺牍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之一,蕴含丰富而深厚的知识系谱,与社会文化、文学生态存在紧密的互动联系,直观提供了一条观察清初文人生活方式、心理活动、学术动向等的通道。
  
  校理稀见文学史料
  
  该点校本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刊本为底本,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4所图书馆藏的版本进行校勘,考订异同,去伪存真,点校本首次将这批尺牍校理问世,为研究者获取这一稀见史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今人关于《尺牍友声》《尺牍偶存》所收尺牍的数量多含糊其辞,确切计数者言人人殊。点校本经过一一编号计数,计得《尺牍友声》1010通、《尺牍偶存》456通,当确凿无误。张潮按照“随到随钞”的原则陆续刊刻,点校本充分利用尺牍中或显或隐的时间标识,结合内证、旁证、逻辑推理,加以系年。在点读基础上使用本校、他校、理校等多种方法,修订讹误,疏通文义。衍字则删之,脱字则补之,讹字则正之。其中考订文字尤见功力,如李能哲《与张山来》,底本挖去作者字号,经考订,汉阳人李能哲,字惠伯,号无隐,点校本据以补足。点校本呈现的史料可补文学史遗缺。张潮的《幽梦影》是一部著名的清言小品集,成书过程历经十余年,颇费苦心。此书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影响,向来以《幽梦影》之名行世。在余怀、朱慎、杨衡选等人的尺牍中,称书名为《香梦影》。可以想见此书曾以《香梦影》之名传世,由此透露出《幽梦影》成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如余怀曾有选诗之举,钱谦益有言:“往在白下,余澹心采诗及余。”今人皆不知余怀(澹心)所选何书。余怀在尺牍中向张潮致函募资,由此可知其所选诗集为《冷云集》。

  点校本四篇附录,依次为《通信者姓名索引》《虞初新志》篇目、《檀几丛书》篇目、《昭代丛书》篇目。《通信者姓名索引》精确地呈现了通信者名录,并直观地呈现来往尺牍的对应关系。张潮所编三部丛书存世版本众多,附录依据张潮及身编定的康熙刻本列出篇名,与尺牍内容互参印证。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