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
2020年11月30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30日第2058期 作者:李颂 崔欣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立业之基和从教之要,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质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坚持破立结合,围绕五大主体,重点设计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以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中,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教育的本真出发,确立师德师风在评价机制中的首位度,守好师德师风底线,强化高位引领,推动新时代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全部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评价导向事关教育培养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指挥棒指引下,人才评价中各种“唯帽子”论扭曲了教育的本质、窄化了教育的价值、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失去了全面衡量教师师德、教书育人能力、职业态度的多维尺度。在教育评价功利化、短视化倾向的负导效应下,少数教师逾越了师德“红线”,与教书育人的初心正道渐行渐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深化教育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践行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第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师德作为一种境界修为,是好老师成长的阶梯,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为教师立德修身指明了前进方向。以师德为重的教师发展和评价模式,吹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攻坚号角,这种评价导向与教育规律相吻合,与教育实践相协调,与教师成长相匹配,以导向的科学化、规范化引导教师主体在立德树人进程中,自觉用“德”来反思和内化,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双提升,让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质、初心和规律。

  守好师德师风刚性边界

  考核师德师风,首先要守住底线,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在这里要重点突出两个关键:合格的界限和惩处的边界。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所谓合格的界限,即明确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本道德底线。一方面,要突出行业行为准则,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培育、考评、奖惩、监督等机制。师德师风评价是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评要以制度规范为保障,促进师德建设制度文件真正落地见效。近年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违法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师德师风及职业要求、禁令的颁布,为评价指明了目标路径和实践依据。学校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规范中的底线要求,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这是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呵护,更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和清除关,将师德师风评价全程化、立体化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师德评价具有发展和问责双重功能,学校要强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在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全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审、评先推优、表彰奖励的首要要求。

  所谓惩处的边界,即始终坚持对教师师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尤其对侵害学生利益、败坏教师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要加大违规惩处的力度。对道德的评价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因其带有强烈的主观价值判断致使评价的复杂性较高。要进行科学评价,必须在评价的多维标准中找到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克服考评的主观臆断性。一是在评价主体选择上,加强考评工作的协同联动性。探索构建由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在校院两级师风师德考评体系中切实发挥学院的主体地位,形成各方共同支持改革的合力。二是在评价程序设定上,制定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置程序。细化举报、受理、调查、认定、处理、解除和存档等相关流程及要求,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教育制度,以强化对师德师风的督导。三是在评价结果运用上,要使师德师风评价结果成为影响教师利益的重要指标。推动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用制度的刚性约束教书育人行为,摒弃、修正不当的教育认知。

  营造师德师风良好生态

  师德是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以师德师风评价为支点,促进教师评价机制向多元化、综合化、全面化方向发展。要坚持高位引领,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目标为评价指引,构建一个科学性、引领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评价机制。

  一方面要强化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突出全过程师德养成。首先,要坚持考核评价和教育培训相结合。师德师风涵育是“外在他律”和“内在自律”的高度统一,聚焦教师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价值,健全师德师风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和全员培训制度,全面落实“育人者先受教育”的重要思想。抓住新教师入职、老教师退休等关键节点,重点针对入职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高层次人才进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引导和浸润。其次,要坚持考核评价和育人实践相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始终把师道传承、师德建设、师魂塑造放在首位,在厚植师德文化中不断渲染师德底色,砥砺师风师魂。最后,坚持考核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切实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同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机结合,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另一方面,要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师德师风体现在立德树人上,也体现在人格陶冶上。要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树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促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同时,组建师德师风宣讲团,深入挖掘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师德师风系列宣讲活动,推进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宣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落实,引导教师形成崇尚师德、恪守师道的价值遵循,强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师生的职责担当。此外,要完善激励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在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师风标兵”、师德师风示范学校等评选表彰活动中让师德第一标准入脑入心入行,真正形成向上的师德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纪委;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