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笃行致远”的思政课
2020年11月20日 08: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0日第2052期 作者:朱晓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的隐形思政作用,在实践中探寻铸魂育人的发力点,以“不忘初心、不负芳华、不惧未来”为主题,以“红豆草”社会实践服务团为抓手,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师生开展知识传授、文化传播、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教育学生在实践中笃行致远,切实将实践育人打造成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梦想中坚持,在砥砺中前行

  “红豆草”社会实践服务团旨在带领外院师生在基层实践、立志,以创造力和行动力潜移默化影响人、感召人。服务团十余年来矢志不渝地带领师生们在有情怀、有初心的实践育人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他们走过老区中小学,走进社区养老院、企业见习基地,在甘肃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担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脱贫攻坚主阵地——甘肃,“红豆草”实践团队发挥英语师范教育优势,继承红豆草扎根艰苦环境、向阳而生的精神,助力甘肃脱贫攻坚和乡村文化振兴。

  与此同时,将实践育人理念融入“红豆草”的行走指向,不仅以完成实践任务为主要目标,更将专业人才培养从课堂推行至社会大舞台,实现课程思政与实践思政两条线的同向发力。在笃行中致远,沿着正确的发展脉络,将实践育人课堂内容设置专业化、精准化,一方面对标立德树人标准,另一方面瞄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趋势的人才定位,输送适应西部优质教育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各项战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躬行中自育,在践行中铸魂

  甘肃省礼县蒲陈村作为高校对口帮扶点,凝聚着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帮扶合力。扶贫先扶智,2019年7月“红豆草”本科生团队赴陇南礼县雷坝镇蒲陈村,开展以“青春汇智精神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支教实践活动。团队精心设计“语言成长训练营”系列课堂,课程内容涵盖世界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侵防灾自救、环保知识等。孩子们在每堂课上令人惊喜的表现和聚精会神的聆听,让队员们的内心深受触动。

  “我想做一名扶贫干部,为乡亲干实事、解难题,但前提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这是当地一名高一男生的志向,两年后的他将奔赴高考考场,渴望考上大学的他,却始终受限于英语成绩。实践队员为他讲授学习技巧、分享学习心得,带领他参与课内外活动后,他开始变得自信积极,憧憬走出大山。

  2019年6月,“红豆草”研究生团队组成“为爱上色,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团队,赴陇南市宕昌县兴化乡阳坡村进行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在开展活动时,将知识传播贯穿始终:规范书写,孩子们在一撇一捺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讲述各国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在世界各地漫游想象;挥舞国旗,唱响红歌,将爱国的颗颗红星留在大山深处,熠熠生辉。

  “社会实践不仅在于体验和奉献,更是一种‘自省’,是检验自身所学是否被社会所用的过程,是认清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虽然很苦、很累,但能为孩子们带去笑容,值得!今后我要让自己更好更强,不负期许。”“红豆草”队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育人,培育学生,也培育教师。“红豆草”实践团队不仅长期致力于为甘肃礼县培训英语教师,还对甘肃礼县蒲陈村的村民们开展了各类帮扶活动。2019年5月24日上午8时,雄壮的国歌声在蒲陈村的群山中响起,西北师范大学国旗班旗手迎着朝阳、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台,升旗手振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展开冉冉升起。“红豆草”6名教师为雷坝学区初级中学、中心小学赠送双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中小学英语课外读物,为驻村帮扶干部送去办公用品,先后为雷坝学区中小学生作了题为“自我介绍与跨文化交际”“初中生认知风格之于英语学习”“初中英语学习方法与路径”的教学辅导报告。团队在教育扶贫、扶智扶志、移风易俗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修己中惠人,在笃行中致远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豆草”实践团队将致力以外语为媒介,在外语基础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两个方向不断努力,形成课上打基础,课下强实践的互动效果,将培育新时代新人融入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等过程中,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有效融合的新途径,拓展思想、凝聚人心,使更多外语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以支教实践为主线,充分利用学院师范教育资源,细化支教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补充就业创业见习、社会调研、义务帮扶等实践育人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更适合学生的专业实践项目、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模式。

  完善社会实践培训课程体系,增强实践队员业务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翻译实践等素养,拓宽实践服务维度、提高服务精准度,使更多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体验人生百态,激发家国情怀。

  打造“教师提升带动学生成长、学生成长激励教师提升”的多维立体、循环上升的实践育人模式。让更多的教师在实践中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因子,在实践中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