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燕:谁在拨动都市人的心弦
2019年05月31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31日1704期 作者:毋燕

  当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大众的娱乐选择方式时,当电视剧创作者因为海量雷同剧本缺乏鲜明特色时,电视剧《都挺好》脱颖而出,播出以后收视与口碑“齐飞”。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该剧也呈现出不同维度的议论热点。

  该剧故事并不复杂,以家庭生活为轴心,以家庭成员的关系而辐射展开,属于都市家庭剧的类型。故事以苏母突然离世而开启,苏母是一家之主,凌厉好强,特别重男轻女,对两个儿子苏明哲、苏明成一味偏爱,可以说锦衣玉食,而对于小女儿苏明玉则是冷冰冰的刻薄,从小就不待见她,不给她好好吃饭,还让她每天洗碗擦地。以至于越来越离谱的教育资源倾斜,连一本中考复习资料都不愿为女儿买,而同时,却宁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几乎将所有的积蓄全都用来补贴自己的两个儿子,甚至把女儿住的房子卖了,从未丝毫顾及女儿的感受。及至说出那句让苏明玉绝望的话,“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和你两个哥哥比呢?况且我们只养到你18岁,你以后是要嫁人的,再说老了也不用你来养。”这也应该是苏明玉和母亲的最后一次争论。

  而在苏明玉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也未有担当。苏明玉斥责父亲像个软柿子,私藏奖金,被母亲打耳光还要跪下来认错,母亲一打自己他就往厕所跑,一骂自己他就看报纸,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在缺失了爱而又不甘心的心境中,苏明玉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该剧以此展开脉络,也正因为长久以来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造成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苏母的安葬,遽然又被激化扩大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该剧依托的核心故事,围绕着一直以来毫无主见的苏父的养老安置问题,远在国外的大哥、在本城的二哥、独身的小妹三个小家的生活被震荡起来。

  一直被苏母压制的苏父性情大变,一朝脱离了妻子的掌控,如鲤鱼翻身般各种折腾起来,内心的冷漠自私也迅速膨胀,在三个子女间和儿子媳妇间挑拨离间,他的冷漠自私撕开了苏家以往的伤痕,并促使着亲情矛盾的激化。大儿子苏明哲长久居住国外,内心被长久以来的骄傲和面子占据,又一心愚孝,在事业危机中又导致了婚姻危机;二儿子苏明成自小过于饱和地享受母亲溺爱般的荫庇,即使工作乃至成家后还一直从父母那里寻求金钱资助。母亲的死让他突然面临心理“断奶”,茫然无助,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家庭矛盾日渐突出,最终与妻子离婚;小女儿苏明玉深深怨恨母亲的不公,上大学费用全靠自己挣取,靠着自强、倔强,拼搏成为一家大型集团的地区销售主管。

  从以上的剧情分析来看,该剧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貌似静态的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积淀形成,另一部分是出现变故的每个成员的生活。一静一动的交叉推进,都在女主人公苏明玉的自我成长和心灵解救中水到渠成地得以铺展深入。

  苏明玉的身上贯穿了该剧的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她与家庭的亲情纠葛。她一直自强努力,拼命地逃离苏家,一心誓与苏家一刀两断,然而却始终逃不掉亲情的牵挂惦念,最终在苏家的一次次危机中渐渐靠近并最终融入到苏家。另外一条线索是她的感情发展。因为长久缺失了被人爱和呵护的感觉,习惯了独立的人生奋斗模式,又自小目睹父母不幸的婚姻生活,她失去勇气面对婚姻,于是封闭自我,直至在暖男石天冬的追求和开导中,不但收获暖心的爱情,重新获得了爱的勇气,并最终释怀过往的不公与痛楚,直至与家人和解并融洽起来。

  《都挺好》作为一部家庭剧,在切入视角、艺术真实、价值引导等层面都展现出独特的处理技巧和审美追求。作为艺术手段,戏剧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现象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剧中的形象和生活中的个体人物是不能画等号的,剧中的人物常常是生活中多个个体的合体。这也就可以理解,该剧中这个“离心家庭”过于尖锐是受到很多吐槽的原因所在。

  必须承认,苏母是这个家庭矛盾的始作俑者,有苏母的苏家几乎注定是一个令人焦灼的存在。有不少声音表示,如果苏母没有突然离世,苏明玉这个人物将一直悲剧下去,至少内心情感是不健全的。确实,作为个体的存在,不得不面对很多无法逃离的选择,不得不承受无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就该剧来说,苏母是艺术处理的关键,也是艺术的死结和瓶颈所在,唯有穿越她,才会有艺术的光彩流溢。正是因为苏母的离世,才有了这个家庭的转变,这个家庭的成员才有了审视和改变自我的机会;正是由于苏母的缺席,该剧才具有了创作的可能意义和现实价值。生活与艺术的差别正在这里,而艺术不仅可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还可以激发人类对美的事物的信念与追求。

  《都挺好》整体上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首当其冲的应该还是生活真实的塑造与冷静且艺术地呈现。稍加分析,可以看到这部电视剧围绕着“苏家生活”,以接足“地气”的视角,构塑流畅紧凑的剧情,从而使其充满了现实感和存在感,赢得了市场和观众。剧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多个焦点问题,并进行了精细的艺术展现及深入探讨,恰切地抓住了许多人对于原生家庭的痛点,涉及了诸多领域的探讨。

  其中,有家庭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包括养老问题、重男轻女旧观念问题;有家庭教育话题,包括多子女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问题、啃老问题;有关于不同群体的成长话题,如女性的自我成长问题、父母的二次成长问题;有夫妻关系的探讨话题,包括夫妻尊重与支持、婚姻瓶颈的克服问题;有两代人的融合包容话题,包括小家庭与大家庭的关系问题,以及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和代际关系……

  该剧剧情真实得近于残酷,冷静得让人觉得冰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剧中的一幕幕的的确确就是真实生活的凝练映照,每位观众可能都会在剧中找到和自己情感共鸣的事件与境遇,吸引着甚至是“诱惑”着观众一步步自我观照、自我审视。这样一种审美的“诱惑”,不但是生活的净化,而且是生存的升华。

  《都挺好》还胜在感性的细腻与真挚,而且从人性复杂的角度以思考的力量夺人眼球。必须承认,生活并非全都是阳春白雪,相反,生活中往往会有各种突如其来的糟心事情,一地鸡毛的无序状态,常常会让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不可逃离。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观众自会不断地思索,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当亲情带给自己相悖的力量时,该如何自我解脱。

  从这个层面来看,该剧不仅有了生活现象和生活故事的感性化展现,还以有力的人物性格塑造为观众导引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导演简川訸在谈及该剧的创作时说,够“残忍”地揭开原生家庭中那些我们不忍直视的疮疤,而非仅仅把这些痛彻心扉的矛盾当成泼出去的狗血。“原生家庭亏欠你的,你最终都要自己找回来,即使不能原谅,但也要放下,最后与自己和解。”

  不得不说,人生各种不期而遇的遭际,不可选择地必须去承受,包括家庭血缘的矛盾纠缠,这是生存的无奈;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恰恰是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樊篱与羁绊中,得以展现人生的智慧与生存的学问。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面对各种纷杂繁琐、有形无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反观自我的生存状态,而这部剧又恰好贴合了个体内心对于人性自由的努力寻觅。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即使苏明玉最后的破茧重生与自我救赎仍被一些观众诟病,认为几十年的委屈和痛楚不可能突然放下。但是,由共鸣而引发的深度思考、强烈的情感认知碰撞,以及思想的价值导向,或许恰是该剧获得广泛好评的深层社会原因。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