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9年05月31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31日1704期 作者: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官网近日刊发消息称,该校生物学教授林德尔·布朗厄姆(Lindell Bromham)等人绘制了一份世界各地的语言多样性地图。研究人员发现,气候稳定地区的语言往往存在多样性特征。

  布朗厄姆介绍,气候稳定地区通常会有稳定的粮食供应,适宜人类在该地区长时间生存,因此会吸引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来到此地,最终形成文化融合、多语言并存的现象。其实,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都受类似因素的影响。例如,赤道附近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而两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就比较少。

  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布朗厄姆举例说,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非洲西部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语言多样性特征更为复杂,至今仍难以解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拥有语言种类占世界语言种类的10%,且这些语言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如果未来我们能够找到驱动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语言多样性的因素,就能对语言多样性有更多理解。这对一些语言消失较快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赵琪/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5月20日,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学者斯图尔特·帕特里克(Stewart Patrick)在该协会官网发文,呼吁世界各国在减轻地球静止轨道的拥挤状况、提高空间资源利用透明度等议题上加强合作力度。

  帕特里克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进入太空的经济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太空探索之中。在这样的“新太空时代”,太空探索和利用可以推动各国的互动与交流,增进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全球共同完善小行星防御系统。而要分享新太空时代的益处,则需要各国达成国际共识,并以规则为基准来利用外层空间。同时,各国需要通过多边协作,将外层空间打造为稳定、和平的公共空间。

  帕特里克提出,近年来,随着微小卫星发射数量的急剧增加,微小卫星可能产生的大量空间碎片和无线电频谱干扰,对其他航天器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卫星系统规范机制、外太空资源利用、小行星防御系统这三个领域亟须加强全球合作,建立全球空间交通监管机制将成为未来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需要合作管理空间交通,共同清除空间碎片,并为卫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赵三乐/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