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负面偏见”有助产生积极行为
2019年05月31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31日1704期 作者:记者侯丽

  本报波士顿5月29日电 (记者侯丽)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心理学家肯德拉·切瑞(Kendra Cherry)近日撰文表示,人们经常会陷入对事情的负面评估或陷入负面情绪,这与心理学上的“负面偏见”(Negativity Bias)相关。

  文章称,人们容易被负面情绪所牵引,比如,长时期陷入童年时期的被欺辱事件中,或者对未来感到焦虑,对坏消息比对好消息的兴趣更加浓烈——即与正面信息比,人们对负面信息有更大的敏感性,心理学上认为这与大脑反应机制有关,称之为“负面偏见”。

  切瑞表示“负面偏见”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危险信号,并有效地在决策过程中规避危险。但长期“负面偏见”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导致负面思维、伤害亲密关系、影响乐观心态等。

  作者援引近年来心理学界主要观点并提出对抗负面思维的几种方式,建议通过纠正“负面偏见”来产生积极行为。第一,停止负面的“自我指责”(negative self-talk),这对改变事件走向并无帮助,而且会损坏积极应对事件的能力。第二,仔细观察事件发生时的环境,会发现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负面因素上,如果能完整地思考整体环境,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第三,当发现自己陷入负面信息时,刻意地停止反刍,转向积极的令人开心或振奋的事情,创建新的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惯性。第四,将更多精力放在快乐的事情上。第五,经常使用积极词汇。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