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坦赞铁路精神 促进中非友谊深化
2019年08月15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5日总第1757期 作者:薛琳

  坦赞铁路是非洲人民的“自由之路”,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之路”,它也是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建设者用汗水和生命筑就的“钢铁之路”。2013年3月25日,在拜谒中国援坦专家公墓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弘扬坦赞铁路精神,精心珍惜和呵护中非传统友谊这份宝贵财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使中非友好合作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回顾奋斗记忆,感悟伟大精神,对于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以及推动中非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坦赞铁路精神是真诚互助的精神。对这段中非人民的共同记忆,李克强总理感言:“这就是我们同命运、共患难的奋斗历史,是我们永远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不竭源泉。”中非人民这种真诚互助的精神,体现在铁路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向中国政府提出援建请求之际,中国政府在建设中倾全国之力,所用机床达500多台。中国人民的帮助也建立起了坦赞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中,坦赞两国四次提案,特别是在1971年,坦桑尼亚代表利用对联合国议事程序的熟识,击败了美国提案。当听到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之后,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在联合国大厅喜极而舞,他回忆说:“那种狂喜是努力争取换来的。作为中国的朋友,高兴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友谊,不因时间而磨灭,更因岁月流逝而弥足珍贵。历史亲历者赞比亚开国总统卡翁达这样回顾他和中国领导人的友谊,“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认为我们是真心诚意的。正是基于此,我们建立了友好关系,这是真诚的友谊”。他深信中国是“全非洲伟大的朋友,慷慨的朋友,全天候的朋友”。

  坦赞铁路精神是科学务实的精神。铁路是现代化的标志,建设铁路必须有科学精神,中国专家在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根据1965年赴坦桑尼亚实地考察的结果,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修建铁路的三原则:一、修建标准要比坦既有铁路高;二、不能靠人海战术,要大量使用施工机械;三、要研究工期,坦赞铁路到底多长时间能够修成。在勘测和设计工作中,中方专家贯彻上述原则,详尽收集沿线地质、地貌信息,进行了艰苦的实地测量。1969年7月,坦赞两国的实地勘测工作基本结束,同年12月,坦赞铁路勘测报告最终完成。报告指出,在经济方面,“本线建成后,对坦赞两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估价为“人民币9亿至10亿元”。在铁路设计的最后阶段,一种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思路破解了坦赞两国因制动方式不同而僵持不下的困局。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种“彼此结合”的思路,在坦桑尼亚境内采用空气式,到赞比亚境内换成真空式,并将这项技术难题交给了北京二七车辆厂来完成,工人只用三天就攻克难关,解决了问题,试制出了制动设备。技术难题的破解令两国代表深受感动,卡翁达总统后来也曾感谢周恩来总理,“对一些专家都认为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居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而推动了坦赞铁路的建设”。

  坦赞铁路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的环境和宏大的工程需要人们拼搏,同时,环境越艰苦,工程越宏大,就越能唤起人们的斗志。开工典礼后,目睹中国专家的精湛技术和简陋生活环境,尼雷尔总统流下了热泪,他表示,“让我国人民参观修建中的坦赞铁路,他们可以从中国专家身上看到什么叫‘自力更生’,什么叫‘艰苦奋斗’!”坦桑尼亚境内的姆林巴至马坎巴科是“全线的关键地段”,在铁路建设的“姆马攻坚”中,三国工人充分展现了奋斗精神。正是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三国工人在阴暗潮湿、狭窄低矮、空气污浊的洞内工作,最终在硝烟中完成了一座座宏伟坚固的隧道。坦赞铁路穿越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有160多位建设者为坦赞铁路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65位是中国援建人员。

  坦赞铁路精神是平等友爱的精神。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对待小国、弱国、穷国,真心帮助这些国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第二次访问中国时,尼雷尔称赞中坦友谊是“一种最不平等的平等之间的友谊”。在火车全线通车时,尼雷尔感慨道:“铁路的修建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双方的平等关系……中国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创新和国与国之间相互团结的真正含义。”在1976年铁路正式交接那天,无数坦桑尼亚群众蜂拥到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像庆祝重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他们用不流利的中文高呼“感谢中国人民的伟大援助”,在场的中国专家无不为之动容。这种平等关系,更体现在中国专家平等待人、尊重朋友的情感之中,他们以“三心”对待非洲朋友,即对朋友传授技术要热心,帮助朋友要耐心,对朋友的成长要关心。中国专家的真挚情感,赢得了非洲朋友的尊重。有位当地老工人回忆,“中国专家确实是诚心诚意地在教我们,他们只有确信我们已经掌握了工作技能才会离开”。另一位老工人也讲,“我发自内心地说,中国人到非洲搞建设,真是为非洲人好”。自1971年7月至1981年7月,中国为坦赞铁路培训各种专业人员1257人,占全路人员总数的1/6。大批工人不仅为铁路运营提供了人力资源,也为坦赞两国发展储备了知识。正如美国学者蒙洁梅所评价的,建设坦赞铁路使非洲青年成长为“严守纪律的工人和高素质的公民,他们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进步和发展问题,并规划他们未来的图景”。

  回顾历史,三国人民携手共筑友谊之路和钢铁之路的奋斗岁月,凝聚成坦赞铁路精神;放眼未来,发展中非人民友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世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都需要立足新时代弘扬这种精神。坦赞铁路精神缘起于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弘扬这一精神要在中非人民实现复兴梦的进程中得以实现。这个进程是巩固亚非人民团结、发展中非命运共同体、争取人类解放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弘扬坦赞铁路精神的根本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振兴坦赞铁路使其重现辉煌。坦赞铁路的振兴将成为弘扬坦赞铁路精神最坚实的物质基础。铁路的振兴有助于这一精神的传播和传承,有助于中非人民共同记忆这段反抗大国、争取独立“一起哭过的历史”,也将深化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认知和情感共鸣,从而为振兴铁路贡献强大精神力量。

  (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资助课题“中国对非洲文化外交的成效与影响研究”(FYZS2014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