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伟大革命与伟大飞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年12月28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28日第1606期 作者:

    

  郝立新:从改革开放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飞跃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往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机遇。97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近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0年前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构成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上述历史性事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之间发生深刻的影响。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从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么,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陈金龙: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形象建构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演进与中华民族的形象建构相伴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变中华民族面貌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形象建构的过程,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形象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形象建构的内在关系,是研究改革开放的重要向度。

  高立伟: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这是对40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根本总结。展望未来,新时代继续胜利推进改革开放最关键的一条、最根本的保证,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韩庆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其要义之一,就是要重新反思和认识改革开放本身。在40年之后的新时代,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要远远高于改革开放之初。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所理解的改革开放,是冲破“僵化教条”和“苏联模式”的改革开放,是杀出血路、开创新路的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是具有第二次革命意义的改革开放。当今,站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新的历史方位上,在进入新时代,我们重新认识改革开放,便提升了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实现了对改革开放认识的升华,即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所具有的“根本”意义,即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根本之路”。道路决定命运。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列宁,到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在探索和寻求实现理想目标的道路。

  许耀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政治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深刻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一个重要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正在持续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庄严承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讲话》以缜密的思路和明晰的要点作了透彻的论述,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蕴含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旨深义,构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遵循。

  高小平 陈宝胜:改革开放40年公共管理重大制度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各方面体制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公共管理制度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公共管理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开创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制度创新历程。

  许宪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席月民:经济法学的经验追问与时代面向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法学在推进和保障我国经济转型中完成了自身的学科重塑,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着力于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经济法学理论指导下,经济法治开启了成就卓越的建设历程,以其理念科学先进、制度切实可行、体系宏大细密和功能效果明显的特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晓毅:中国扶贫注重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40年来,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通过联产承包,农民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经营单位。作为融生产与生活功能为一体的小农户,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小农户的脆弱性也是导致农村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提高小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减少其脆弱性,是中国扶贫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在精准扶贫时期,尽管农业公司的介入对于脱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须高度关注小农户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