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躯体化到照护——凯博文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关怀
2021年08月09日 15: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吴飞

  From somatisation to caregiving: the theoretical concerns in Kleinman’s medical anthropology

  内容提要:本文对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现代医学人类学创始人凯博文教授的学术成就作了综述,特别偏重于其理论关怀。凯博文从1973年开始其学术生涯,确立了医学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向。他在第一本民族志著作《文化语境下的病人与医生》中提出了跨文化医学比较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特别是提出了“躯体化”理论。在《苦痛与疾病的社会根源》中,他进一步发展了“躯体化”理论,提出了“道德主体”概念。在随后的学术工作中,他集中于对“社会苦难”和“道德经验”的理论探讨,尤其在《道德的重量》一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个人的经历,使凯博文越来越关注照护问题。《对社会的激情》和《照护》两本书展现了他近期的思考,其中呈现出他对现代社会科学价值中立原则的批判,以及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的努力。对社会苦难的主动介入和照护,正是这种新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有宗教人类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思想比较研究,著有《浮生取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等。Email: wufeister@pku.edu.cn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