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身份特质
2022年06月01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1日总第2418期 作者:陈付龙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身份底色,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的中国”与“中国的世界”中谋划好自身发展目标、过程与任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蕴含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三重身份特质,内在规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马克思认为,地理大发现和16世纪所开创的新时代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时代。现代化的本质是从16世纪开始的历史运动所规定的,而这种历史运动的基础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愈发展,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愈发体现出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甚至人与自身的相互对立,各式各样的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现象更加凸显。可见,世界现代化进程虽发轫于西方,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时间先在性并不等于道义上的优先性或实现方式上的排他性。

  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竞争。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身份特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大前提下的现代化,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西方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的区别,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与真谛,内蕴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为价值准则。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话语逻辑,内蕴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恪守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价值属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处就在于,它不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发展模式,而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不单单是物质基础上的丰厚,而是涵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需要的总和,体现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方位质与量的统一,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程度彰显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聚合效应,走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鲜明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身份追求的现代化,也内在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紧扣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打破所谓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认知偏见,恪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根基和逻辑起点,牢牢把握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逻辑关系。

  回望世界各国追求现代化的历程,可以看到,以一个程式、一个标准去规范世界现代化进程,是极不现实的。事实表明,一战、二战催生了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其中如拉丁美洲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等国家,西亚北非等伊斯兰世界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过多地受西方现代化既定模式主导,过多模仿依赖而缺乏自主创新,在取得现代化建设初步的繁荣和成果后,问题、危机、矛盾接踵而至,导致这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内在矛盾。这表明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模仿或盲目跟随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

  从发展基础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是一个历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式”发展过程。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却是高速度、全方位的急剧变革,是一个在高度压缩的时空中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基础,要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摒弃西方自由主义式的现代化教条,通过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夯实经济现代化基础,有效应对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式、路径和动力等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清醒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在保持自身自主性中选择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新兴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超级规模的“新兴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的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既坚守了自身的国家属性,又彰显了世界性意义。新兴国家身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和平发展的历史血脉、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美美与共的文明基因,跳出了国强必霸的“海盗式文明”和屈从他国意志的“依附式文明”的错误思维,破除了霍布斯丛林法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并不是在船坚炮利开路中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中国自身的优势,在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互动、合作共赢中发展起来的,深刻把握了新兴大国崛起与世界转型的良性互动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自信和自觉。中国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跳出了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船坚炮利的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不仅没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而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赋予了正能量,推动了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一道,在维护既有国际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全方位提供补充性或替代性公共产品,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形象。

  新兴国家的崛起会推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近现代历史上,不乏一些新兴大国强势崛起与现存大国强国竞争对抗,进而导致世界权力格局转移之事实。如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强权对财富的争夺与对人的屠杀,而且导致一战后“多极”和二战后“两极”的世界格局变化。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再是以往那种一两个国家的强势崛起,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种群体性崛起会推动世界格局多元化发展,形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为“崛起群”中的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是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将促进世界权力的分配更加合理均衡,进而为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世界之问作出中国之答。

  总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身份底色,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的中国”与“中国的世界”中谋划好自身发展目标、过程与任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认知模式与叙事结构,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版本”。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