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研究新突破:面向部分能产性悖论的探索
2023年04月04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4日第2624期 作者:李晖 宋晓川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其中,哥德堡(Adele Goldberg)的构式语法当属众多研究中的翘楚。回溯她的构式理念,相关论点和洞见主要见于1995年出版的《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和2006年出版的《工作中的构式:语言中的概括性本质》这两部构式语法专著中。《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一书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了论元构式和动词之间的关系,其中还涉及论元构式的意义和习得。《工作中的构式:语言中的概括性本质》一书则主要回答了“学习者如何学习概括,并在没有全部语言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和输出话语”以及“为什么语言是这样”这两个问题。时隔十余年,她再次发力,于201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explain-me-this”谜题:构式的创造性、竞争性和部分能产性》(Explain Me This: Creativity, Competition, and the Partial Productivity of Construction)。整体来说,她不仅尝试回答非常规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问题,还讨论了构式在跨语言使用中的产出情况,阐述并比较了儿童和成人使用构式的差异,为成人二语习得者提供重要参考。

  “explain-me-this”谜题 

  在《“explain-me-this”谜题:构式的创造性、竞争性和部分能产性》一书中,她发现,英语母语者在语言运用中,有时充满创造性,有时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亦即产生构式的部分能产性悖论。比如,在英语中,既可以说“tell me something”,也可以说“tell something to me”。但若将“tell”换成“explain”,英语母语者则通常认为,只有“explain something to me”是符合语感的。她在书中将这一悖论称作“explain-me-this”谜题,这也是该书题目的来源。

  针对这一谜题,她认为,此类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能包括语言使用者的创造性、构式之间的竞争性以及构式的部分能产性。她基于使用的角度来探讨构式,更加关注记忆、模块化工作、先验知识以及交际因素在构成语言知识网络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引入了“覆盖范围”和“竞争”的概念来进一步说明。她认为,“覆盖范围”促进了构式能产性,而基于统计优先机制的“竞争”要素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式能产性产生制约,从而揭开了“explain-me-this”谜题的神秘面纱。

  CENCE ME原则 

  基于对“explain-me-this”谜题的思考,哥德堡提出了CENCE ME原则,强调了“有意义交际”(sensible 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并以此阐述“explain-me-this”谜题的形成过程。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说话者在遵守语言社区规约表达的同时,会平衡语言表达力(Expressive)和语言高效性(Efficient)之间的关系。第二,我们的记忆潜力巨大,但并不完美,即我们的记忆只是部分抽象地有所保留,而并非完全保留。第三,当被保留的(有所损耗的)记忆在共享形式和功能的相关方面时,彼此会相互激发,发生联系,从而导致重叠、层创的表征集群,即构式(Construction)。第四,新信息(New information)和旧信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丰富的构式网。第五,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多个构式会同时被触发并彼此竞争(Compete)以表达我们的意图。第六,在理解过程中,对于所期待和实际所听到的话语之间的不匹配,会通过错误驱动的学习(Error-driven learning)来微调我们所习得的构式网。

  这些原则的确立较为精准地归纳了哥德堡的基本语言观,同时也蕴含着她对构式诞生、构式能产性、构式约束以及构式习得等这一系列过程的巧妙概括,体现出她越来越明确的构式观。CENCE ME原则是在基于使用的模型中提出的,因而该原则强调了心理语言学中“记忆”在构式出现、运用以及能产性中的本质作用。

  贡献与启示 

  首先,哥德堡所研究的“explain-me- this”谜题,不仅困扰着语言学家,同时也是心理学家数十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重点议题。“explain-me-this”谜题的解决,不仅为语言学家解决构式能产性问题提供了启示,同时也为困扰心理学家40余年的基本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思路。为更加清楚地论证所阐述的观点,解决“explain-me-this”谜题,哥德堡引入了“覆盖范围”和“竞争”的概念来说明影响构式能产性和限制性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了构式能产性和限制性之间的悖论。当然,这也丰富了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构式研究中的理论模式。

  其次,哥德堡的研究并非单纯的理论探讨,同时还关注理论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她在关注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理论的同时,还重点聚焦儿童语言习得以及成人二语学习者的构式使用情况,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儿童不善于在超维概念空间将知识碎片联结在一起。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范例知识(exemplar knowledge)的欠缺,需要教育者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儿童范例知识的摄入。再比如,成人二语学习者在构式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本地母语者认为怪异的表达。她认为,这里的原因在于,成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时,需要约束自己的母语,以便加工所习得的新语言。

  最后,哥德堡的相关研究对汉语语言研究也具有一定启示。第一,她在针对“explain-me-this”谜题的研究中,高度重视实证研究的作用,这使得结论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比如,在研究中,她引用了大量心理实验和语料库数据等来说明所论证的观点。对此,针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尤其是构式的相关研究),在使用内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问卷调查、神经实验以及数据统计等实证方法的使用,从而增加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第二,汉语中同样存在类似“explain-me-this”谜题的语言现象。比如,为什么“哭鼻子”可以说,而“笑眼睛”不可以说呢?为什么“吃食堂”可以说,而“吃家里”不可以说呢?关于“explain-me-this”谜题的相关探索,可以为汉语中这些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平行文本资源库的中国武术翻译研究”(2020BYY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