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外国学者如何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何从学术视角看待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发展?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何世界意义?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外国学者。
生态文明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繁荣研究所荣誉教授毛里奇奥·马里内利(Maurizio Marinelli)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历长时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和环境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并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设置气候可持续性目标的意义,加深了对人类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理解。
马里内利认为,不少国家在探讨现行全球经济秩序与生态危机之间关系时呼吁认识论转向,聚焦可持续的人类福祉。一些新概念随之产生,如与幸福经济学相关的全球繁荣、循环生物经济、再生经济和生态文明。GDP不再被视为社会福祉的唯一衡量方式,因为其增长并不能真实反映各个地区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情况。马里内利在采访中说道,中国如今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就这一点来说,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视为贯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话语,强调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必要性。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教授、欧盟委员会高级顾问贝托尔德·库恩(Berthold Kuhn)对记者表示,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旨在平衡当代人与后代之间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都强调以整体、包容的方式保护环境,可作为社会与生态变化过程中环境和气候政策制定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的参考框架。
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库恩认为,生态文明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它旨在建设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实现可持续、公平的发展。
生态文明成为全球未来愿景
库恩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力求实现人与自然互动的根本转型,强调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整体施策。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态智慧。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阿伦·盖尔(Arran Gare)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实际的理想,它为未来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蓝图,并可以动员人们共同创造这种未来。这是一种基于生态思维的构想,将所有生命视为独立的“共同体的共同体”。“共同体的共同体”包括整个人类以及所有生物群落,也包括当前的全球生态系统体系。
挪威奥斯陆大学中国研究教授贺美德(Mette Halskov Hansen)对记者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试图为全球未来制定宏大生态愿景的国家。她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解读为一个社会技术意象,即基于对科技进步可以实现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共同认识,以及集体共同畅想的、通过制度稳定下来的、由公众一起实施的未来愿景。生态文明理念包含了如何为未来制定政策和法规以及发展技术的普遍指导方针,可以作为一个道德指南来引导公民行为与态度。
贺美德认为,生态文明可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它是国家倡导的社会技术意象的典型例子,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式呈现的文明意象,最终会发展成为全球的形式,其基础是经济增长、物质生产、商业贸易和对自然资源的负责。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有着具体政策意义的、成熟的社会技术意象,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理想,而是在实践中可以实现的合理愿景。
贺美德总结道,生态文明是中国制定环境政策与法规的政府框架,将技术创新视为应对环境问题同时经济发展不受影响的关键。它不但是中国的社会技术意象,也是全球未来的意象。它将为全球公民、国家与经济行为体传输一种环境责任感,并为人类创造一个安全、可持续的自然环境。
国际学界日益关注生态文明
中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盖尔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西方在应对全球生态破坏方面是失败的。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威胁着文明与人类的未来。
盖尔介绍道,如今西方许多机构认可生态文明理念,很多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强烈支持生态文明理念。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明确表示支持生态文明理念、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进化论,认为这些理论辩证地相互关联,是21世纪新革命实践的基础。俄罗斯《生态创造:生态—人类理论与实践》期刊的创办者亚历山大·科佩金(Alexander Kopytin)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该期刊的宣言中,标题就是“生态创造:生态文明的宣言”。此外,生态文明理念在欧洲大陆尤其是意大利与法国以及非洲、南亚也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盖尔提出,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英语世界的主流媒体对生态文明视而不见,即便提到该理念,也多持批判态度。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多问题的出现,西方媒体掩盖资本主义秩序问题的现象已愈演愈烈。
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具有世界意义
当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严峻挑战。盖尔表示,生态文明理念为破解如今的生态困境带来希望。在新自由主义把人类困于自我毁灭泥潭的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意义更加凸显,它不仅对本国意义重大,对当今的世界秩序也提供了另一种现实选择。
马里内利认为,生态文明理念对人类具有全球意义。一是对剥夺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质疑;二是强调有必要重建人类活动与其对自然的影响之间的和谐关系;三是让我们重新思考自然与文化、知识和政治相互关联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人类福祉不仅是一个全球挑战,也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重新思考以全球繁荣为宗旨的经济学增添文化与社会价值。”马里内利补充道。
在实践层面,马里内利认为,中国已成为发展绿色能源的世界引领者之一。在过去几年,中国也证明了在地方、区域与全球层面建立协调的、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确保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方式有效管理资源。
库恩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中国通过中央管控、市场化机制、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相结合的措施来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型。政府基于地方在碳交易、低碳与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来制定政策,同时私营部门、学术界与非营利机构也在传播并拓展相关有益实践。
在国际上,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库恩强调,中国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践具有全球意义。中国架构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观点的桥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多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证明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经济的可能性。这鼓舞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政策和实践,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库恩还表示,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发展的重视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机会。这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关键推动因素。在投资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建立推动创新与发展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可以帮助国家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而中国的生态文明愿景可以促进各国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并在相关问题上作为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