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夯实非洲职业教育
2021年08月19日 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9日第2233期 作者:牛长松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商业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增速明显,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可以为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是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但非洲国家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在内的一些问题制约了非洲工业化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尽管与过去相比,非洲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教育质量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低下会阻碍个人获得新技能,进而影响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升。缺乏职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水平不高,造成非洲地区的部分劳动者只能进入低端行业、非正规部门就业,一些非洲国家的青年失业率超过12%。而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制约了非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基于非洲国家的现实诉求,中非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务实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加快工业化进程。

  协助培养非洲国家需要的人才

  开展对非短期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是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举办各类短期专业培训项目,中国为非洲培养了30多万名实用型人才,涵盖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公共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17个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这些培训项目以非洲的环境特征、技能现状和资源禀赋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方案与内容,采用专家讲座、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经验、传授实用技术、实现技术转移。这种短期培训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受益面广,对提高非洲国家就业和教育水平效果明显。例如,通过与科特迪瓦、突尼斯、几内亚、马里、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等10多个非洲国家共同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有关中国企业为这些国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这些人又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其周边的人,让培训产生了“外溢效应”,带动当地人就业,使更多的人受益于来自中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中,有关各方形成了多重互动关系。相关非洲国家也发挥积极主动性,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委托中国的职业教育机构为其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卢旺达政府委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其培养留学生,主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酒店管理等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设置了多门双语专业课程,帮助非洲学生同时学习汉语和职业技能。修读完成这些课程的卢旺达留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汉语水平测试,而且能与中国学生一起到企业实习,经过“双基地轮训”,其实践能力往往可以得到迅速提升。该项目精准对接卢旺达就业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规划,培养了一批符合卢旺达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2017年,南非政府开始出资选派当地学生赴中国职业教育机构,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加实习项目,至2021年通过此类项目来华学习、实习的南非学生已达1200多名,有20多所中方院校参与其中。有关合作项目主要涉及符合南非技术发展战略的信息类、建筑类和机械类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政策的激励和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的引导下,中方院校充分调动各层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项目有效开展,在留学生日常管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与保障。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帮助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留学生学好专业课程、达成学习目标,该校构建了“一条主线、两种能力”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一条主线”围绕培养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展开,“两种能力”则涵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试水”职业教育海外办学

  为了更好地满足非洲国家需求,促进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一些中国职业教育机构也探索“走出去”办学,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办了职业教育机构,包括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贝宁建立的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非北联学院合作创办的南非大禹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的穆桑泽国际学院等。这些机构采取共同管理、合作办学方式,集合中非双方优质资源,开设非洲国家紧缺专业,有正规的教学场地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帮助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从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正式揭牌运营开始,中国已在非洲建成10所鲁班工坊,开设了新能源、机电一体化、铁路运营、中医药、机械制造等7个大类23个专业的课程。鲁班工坊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建设实训中心、提供先进教学设备的同时,中方还组织教师和技术人员为非洲当地教师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并邀请其来华实地交流,切实加强课程开发、专业标准设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鲁班工坊促进了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帮助非洲培养了具有现代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青年劳动者,受到了当地人士的好评。

  中资企业以培训带动就业

  随着中国和非洲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非洲,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学者肯尼斯·金的研究成果显示,中资企业在工作场所为非洲当地员工提供了大量培训。

  中资企业在性质、规模、所属行业、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培训非洲当地员工的路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企业在当地自行开办培训机构。例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培训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非洲不同地区设立了6个培训中心。此类培训中心不仅培训企业员工,而且作为实训基地向其所在地区的高校开放。二是企业委托高校对员工进行培训。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期间,曾委托有关高校培训其在非洲雇佣的员工。三是学徒制在岗培训。这是一种中小型中资企业经常采用的培训路径,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征,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雇员提供技术培训。四是将非洲员工送到中国进行培训。中资企业为非洲当地员工提供培训,不仅可以为其自身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而且可以帮助非洲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就业质量。

  非洲是全球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口激增意味着非洲未来将有更充足的劳动力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但不断增长的人口也意味着产生更多、更迫切的就业和技术技能培训需求。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将中方优势与非洲人力资源禀赋相结合,无疑有助于非洲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当地需要的人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战略与机制创新研究”(BDA170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