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0年10月23日 04: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3日第203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大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成为全球经济的挑战,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受到了冲击。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实施改革开放新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多项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发展,筑牢全面开放的经济基础。

  上海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认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推进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三大区域具有发展高水平开放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它们既是中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中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行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更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和对外开放的风向标。另一方面,我国发展全面开放经济,既要求加快对外开放,更需要加快对内开放。三大区域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区域,要形成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发展,发挥好全方位开放型经济的平台作用和引领作用,这也有利于快速形成具有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开放经济新高地。将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助于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并推动新时代开放经济系统性、全面性发展,发挥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区域整体联动与集成创新效应。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认为,自贸区扩容有助于通过激活更大的内生动能,扩大国内大循环;有助于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拓展国际循环;有助于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改革开放创新,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扩大自贸区布点区域的覆盖面,激活了更广大地区的改革开放创新内生动力;通过增加中部地区两个省的布点,增强了中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动能,也增强了中部地区在国内大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表示,如今,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更需要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往来和相互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化解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隆重举办进口博览会的重大举措,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同时,中国积极增加进口,可以极大地助推相关国家的出口增长,进而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真正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意和智慧。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表示,中国40多年的发展奇迹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它不仅开启了中国道路的光辉征程,而且构成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实践模式。作为中国特色改革的内在步骤,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不断以制度的力量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中国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过程;在制度上经历并仍在经历着由政策开放向制度开放的演变与深化的过程。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制度绩效与收获。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步骤,体现了中国国情,彰显了中国智慧,并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展现于世界面前。可以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二者相辅相成。赵凌云提出,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重大开放举措。当前,要发挥自贸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开创性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自贸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政策优势;利用自贸区在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先行一步、先着一棋的优势,大力培育数字制造、智能生产、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等新产业新业态,引领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动自贸区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推进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齐和强化产业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振磊认为,继续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政经形势变化,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因此,要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推动扩大市场开放与优化营商环境。

  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做的是,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要情室主任田丰表示,促进多双边合作是中国推进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家从安全角度出发对供应链全球布局进行了调整。我们坚定认为,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选择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表明中国将始终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以开放、共赢的胸怀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谋划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李永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数十年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实践基础上做出的合作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其合作理念、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日益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表明,中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开放不仅要“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去”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回应时代之变、世界之变,要确立一种正确的哲学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蕴含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未来所需要确立的哲学理念,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总体性、根本性与时代性问题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