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网络文学学科体系
2020年10月23日 0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3日第203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0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网络文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网络文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网络文学当下研究热点和重点”“网络文学与数字人文研究”“网络文学对外交流问题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网络文学焕发活力

  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为当代文学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具有冲击力的话题。当前,网络文学逐渐走上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健康发展轨道,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受到读者关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这些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生动反映时代生活,拓宽了网络文学题材范围。与此同时,网络作家对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感正不断增强,他们自觉在作品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网络作家的“四个自信”显著增强,越来越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网络文学正成为反映新生活、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力量和当今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我国网络文学在作家创作、作品传播、网站经营、产业链接、满足读者、服务社会等方面快速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之一。在多元多样的基础上,网络文学依托中国历史文化、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追求更为突出,向经典文学靠近的写作取向更为凸显,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文学的样态与格局更趋合理化,发展也更具可持续性。只有厘清有关网络文学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健康的艺术趣味,才能逐步形成积极正向的审美风尚和风清气朗的文化环境,为网络文学更好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欧阳友权谈到,在自媒体发达、网络舆情复杂的新形势下,网络文学不仅是一个“网络”抑或“文学”问题,更关系我们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建设,关系国家文化战略、网络话语权和新媒体阵地掌控,关系大众文化消费、国民阅读和青少年成长,甚至关系文化软实力打造和国家形象传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当今时代的文学风尚、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邵燕君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一场伴随着媒介革命的文学革命。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当代文学,是当下网络时代主流的文学形态。在网络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原创了一套属于网络文学自身的生产机制、文学机制及话语机制。

  建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

  网络文学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既扎根于巨变中的中国现实土壤,又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白烨认为,网络文学突破瓶颈,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廓清认识,才能实现文学的新可能。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与把握,不能只盯住“网络”,而忽略了“文学”。网络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成果,要在注重自主性的同时兼顾社会性,在适应市场性的同时保持艺术性,在图求趣味性的同时生发思想性,从而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对待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应征兆。如果将西方文艺理论全盘照抄,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模式制定一套衡量网络文学价值的理论模式,就会丧失理论的鲜活性、现实性与在地性。”欧阳友权提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建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网络文学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需秉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规范。

  山东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发有表示,从事网络文学评论与研究,应将审美批评与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社会学、文化学、新闻传播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中汲取营养,拓展学术视野。在评价尺度方面,研究网络文学需要具有审美眼光,还需要具有文化视野。研究者应通过网络文学观察文化潮流的转换,体悟世道人心的波动。

  开展网络文学研究要充分认知生成网络文学的媒介环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单小曦提到,网络文学批评家应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进入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要熟悉网络文化的思维方式、文化规范和网络文化语言;要了解网络文学类型,确定网络文学理念。

  在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看来,建设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要有相应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审美维度、文化维度、技术维度、接受维度、市场维度。既要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和通约性,又能在更高层面上促进网络文学发展。对网络作家进行评价应从认真阅读作家的作品出发,以文学的心灵,去感知、接近、理解网络作家。

  推进研究方法创新融合

  网络文学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学科体系建设、提升网络文学理论建构和现实问题研究能力,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网络文学创作者和相关研究者要有担当,从创作、阅读、运营、管理等多重视角展开深入研究。何弘认为,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创新艺术方法、丰富表现手段,着力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网络文学研究应具备一种融合互动的学术视野。黄发有提到,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刷新网络媒介的面貌,并重构着网络文化。因此,网络文学研究应注重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可以通过一些语言分析软件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将文献学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有机结合。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黄鸣奋认为,网络文学研究可以与科幻文学研究相结合。科幻可以作为网络文学评论的一种视角,因为它具备对网络文学的独特定位,包含了评价网络文学的独特参照系与尺度。

  在单小曦看来,深化网络文学研究,应凸显网络文学“中国现象”和数字时代的“中国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新媒介文艺研究成果,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研究走向世界,为世界新媒介文艺研究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会上宣布,正式设立网络文学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表示,网络文学研究室的成立,符合当下文学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网络文学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我们将整合多学科资源,关注中国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进程,综合研究并构建符合网络文学发展特点的前沿理论和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提到,网络文艺创作繁荣,方兴未艾,当前要培养有担当、有关怀、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表示,网络文学研究室将继续肩负推进学科建设的重任,聚焦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化和精品化,进一步推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和评论建设。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