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建融入学院和学科发展全过程
2020年10月23日 04: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3日第2032期 作者:薛峰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结合,创新实施党建工作“思政先锋工程”,把党支部建设的各项任务以工程的方式落细、落小、落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目标引领 确定“思政先锋工程”内涵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和学院教学、科研、学科、服务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提出“在马学马、在马信马、在马言马、在马用马”的具体要求,通过“一部一品”项目实施“思政先锋工程”,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在马学马,就是做马克思主义学习者。学院高标准建设文献阅览室、读书室、资料室,实行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诵读经典著作”传统党日活动,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落实好创新思想理论建设任务。

  在马信马,就是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学院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体教师恪守党章党规、遵守师德师风,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好学院党的政治建设任务。

  在马言马,就是做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学院党员队伍长期活跃在理论宣讲工作一线、理论研究工作一线,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落实好学院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任务。

  在马用马,做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学院各党支部每年组织改革开放调研、东北振兴调研、红色文化调研,凝练高质量党建研究课题调研报告和党建研究论文,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化为实践行动,落实好践行马克思主义任务。

  提升质量 夯实党员队伍政治素质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习型党组织为创建依托,以提升党建各项工作质量为衡量标准,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为工作目标,为提高教职工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提供了坚实平台。

  讲信仰的人政治更加坚定。“思政先锋工程”以做马克思主义学习者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抓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制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总支委员每学期为全体党员讲一堂党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将政治修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同爱国心、报国志有机结合,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传理论的人思想更加清醒。“思政先锋工程”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重要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提升党员干部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做到党员干部手中有尺子、经常照镜子。学院注重理论传承,坚持以老带新,每年安排6000余名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撰写研究报告。学院党员先后在《光明日报》《辽宁日报》发表十余篇理论文章,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30余项,一批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等称号。

  铸灵魂的人作风更加扎实。学院党总支把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工作任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与非党员师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全覆盖,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同时,学院领导以身作则,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经常深入到学生教室和寝室,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心理引领。学院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守阵地的人力量更加强劲。“思政先锋工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使学院各党支部能够凝聚力量、齐头并进。学院实施党支部“一部一品”建设项目,形成了“党支部学习课程化建设”“打造理论宣讲品牌队伍”“建设高品质思政金课”等特色项目。“党支部学习课程化建设”荣获辽宁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一等奖。

  全面发展 促进学院工作激发新活力

  “思政先锋工程”以明确的建设目标为导向,制定并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指标体系,将每一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党员政治素质上,体现在学院事业发展上。

  通过“思政先锋工程”的带动,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学科队伍。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组织集体备课,提升专业素质,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专家。学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高质量、原创性研究成果占领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产出了一些成果。经过长期努力,学院事业实现了健康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巾帼文明岗、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学院、辽宁省第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点、辽宁省模范职工小家。学院党建工作获评全国党刊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辽宁省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等荣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