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人和企业做出的经济决策及他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与宏观经济学相比,微观经济学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它还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商品具有不同价值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经济学院教授艾米垂吉特·A.贝特拜耳(Amitrajeet A. Batabyal)8月31日在对话网发文表示,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它不仅可以分析现有的各类经济问题,还能为未来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说过,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钱购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这使得人类的经济行为研究变得十分重要。作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现象。目前,微观经济学“观察—理论—观察—数学模型分析”的研究路径,既涉及理论形式,也为检验经济数据提供了分析工具。
贝特拜耳在文中提到,当前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是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前者关注人们在市场环境中的行为,后者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商业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是利己主义者,所有决定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如果人的行为有助于实现目标,那么这一行为就是理性的。经济学家通常不会对一个人的目标进行道德判断。
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理论研究的是人们如何根据个人偏好和预算限制决定消费行为。该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想要在市场环境下获得最大化效用,即用有限的钱购买尽可能多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研究之所以让微观经济学家感兴趣,是因为在这一理论中存在一种核心的矛盾:有限的手段满足无限的需求。例如,一位租客的租房预算为每月1000美元,现在市场上有900美元、1000美元和1500美元的公寓可供选择,排除超过预算的公寓,尽管租金最低的公寓可以帮助租客省钱,但微观经济学家认为,1000美元租金的公寓对租客而言是最好的选择。此外,该理论还能展示影响个人做出经济决策的一些外在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服务质量。了解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条件,能让供应商更容易预测哪些产品销量更好,进而制定合适的商业决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让经济学家更好地把握整体经济形态。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贝尔(Michael Bell)对本报记者表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一市场中的价格和生产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微观经济学家能利用观察到的人类行为制定各种类型的模型,同时还可以根据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对模型进行测试,最终找到市场中最理想的资源配置条件。此外,微观经济学还能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因为现代许多宏观经济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是对微观行为的基本假设。目前,微观经济学的应用主要以实证层面为主。实证层面的微观经济学可以描述一种经济行为,也能解释如果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制造商提高汽车销售价格,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就会降低。实证层面的微观经济学的解释、结论和预测,大多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以达到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最有益模式。可以说,微观经济学带给人们的价值,已经从解释经济活动“是什么”,延伸到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才能达到市场均衡发展的状态。
应用数学模型增强科学判断
通常来说,微观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完成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理性。使用数学模型还可以对真实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制度中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判断和预测。在贝特拜耳看来,只有在微观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模型,才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同时,还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指明目标和方向。
贝尔认为,在微观经济学中适量应用数学模型,可以对各种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考虑和研究经济问题时,需要严谨的理论模型进行内在的逻辑分析,加上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数学模型还能更好说明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想要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与数理统计知识与技能。可以说,没有数学知识,很难把握经济概念的本质,更无法对经济关系进行解释。经济学研究不仅要专注对经济思想的探索,还应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否定数学模型,会让经济理论缺乏实证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贝尔表示,没有数学工具,微观经济学中的很多研究会难以确定边界条件和适用范围。只有确定边界条件和适用范围,经济学理论才不会被滥用和误用。通过微观经济学中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如设立税收标准、设定最低收入标准,最终实现所有经济参与者利益最大化。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