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测,随着贸易投资逐步复苏,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5%,较2019年的2.4%小幅上升,但经济下行风险依旧存在。如何化解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多重风险拖累经济增长
报告提出,全球经济前景的下行风险仍旧存在,这些风险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全球经济风险包括贸易紧张局势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再度升级、主要经济体的衰退程度超出预期,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动荡等。报告预计,因受到此前关税上调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负面影响,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由于工业活动疲弱,2020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下降至1%。
报告称,一方面,在过去50年中,全球已出现了四波债务累积。从2010年开始的最新一波债务增长,是其中增长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一次。虽然目前的低利率减轻了一些与高债务相关的风险,但此前一波基础广泛的债务积累以普遍的金融危机告终。另一方面,生产率提升速度放缓。生产率增长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和减贫的驱动力,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其增速比40年来任何时候都要大幅度放缓。在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中,经济放缓反映为投资疲软、效率增长放缓以及部门间资源重新配置减少。
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当前债务规模的增长速度和涉及范围令人担忧。政策制定者应重视债务管理,提升透明度,从而在增进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其承担的债务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
报告分析,低收入国家通胀率已从1994年的25%降至2019年中的3%。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更独立的中央银行、更低的政府债务和更为良性的外部环境支持了低收入国家通胀率的下降。报告建议,在财政压力和汇率冲击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货币政策框架和央行能力来保持低通胀,用更有效的政策取代价格控制。
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政治和安全风险也值得关注。2020年,国际形势总体上仍将处于不稳定态势,局部地区甚至可能会陷于动荡和冲突。冲突的规模和持续发展将影响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引起大宗商品价格的动荡,进而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国提供经济增长稳定性力量
报告预计,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在2020年下滑至1.4%,部分原因是制造业持续疲软。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的增速将达到4.1%,但由于出口和投资低于预期,约33%的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将放缓。
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5.9%。对此,张贵洪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率小幅下调,但仍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最大的稳定性力量。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冯永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2%。按季度来看,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4%、6.2%、6.0%。按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率为2.9%、第二产业为5.6%、第三产业为7.0%。这些数据表明,虽然中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但是下行速度有所减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展望2020年,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和金融开放将进一步相互配合,推动中国经济向纵深发展。
多举措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世界银行集团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Ayhan Kose)表示,当前全球低利率只为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不稳定的保护。在脆弱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通过改善政策来降低债务风险至关重要。
世界银行集团主管公平增长、金融与制度的副行长瑟伊拉·巴扎巴西奥格鲁(Ceyla Pazarbasioglu)认为,决策者应抓住机会进行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基础广泛的经济增长,这对减贫至关重要。改善商业环境、法治、债务管理和生产力的政策,将有助于实现持续增长。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弗朗齐丝卡·奥恩佐格(Franziska Ohnsorg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经济体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经济预期小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但未来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风险。如果2020年贸易紧张局势缓解,将有利于制造业发展,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因此出现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杨志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中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这匹“灰犀牛”仍在奔袭而来的路上。面对挑战,全球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需要将应对自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任与携手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责任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为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契机、注入新动力。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